日 奥野宣之
推荐阅读指数:※----观点重复
阅读时间:1h20min
笔记时间:50min
总页数:256
2017.12.06早半小时,晚半小时读完
作者背景
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摘抄
>> “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
>> 读书笔记就像日记一样,一旦停止就很难恢复,如果搁置了很久,重新开始做笔记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 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
·在“①通读”一步中断时,夹好“通读书签”
·通读到某一部分时,开始“②重读”程序,记得在中断时夹好“重读书签”
·中断“②重读”程序以后,开始“③标记”程序,中断时夹好“标记书签”
·三枚书签都夹在书里以后,就可以准备写读书笔记了
>> 有位评论家说:“如果拥有五本可以随时拿来重读的书,那么你已经成为一位出色的读书专家了。
>> 好主意不会凭空出现。不论是什么想法,都一定是对某种刺激做出的回应。
>> 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去发表演讲或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
就像我们公司的领导,过段时间就会有新思想, 这些思想从哪里来?就是不停的学习看书,有些领导一些话一说说三年。。。。你还会觉得他有思想么?原地踏步就会退步。
>> 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 不管你对一件事有多关注、多感兴趣,如果不马上记下来,很容易就会忘记。所以就算是一句话也好,把主题或关键词写下来,说不定就能让你邂逅好书。
>> 但是,购书清单的智能化也有缺点,那就是清单会变得很长。因为收藏起来很轻松,很可能几个月就会超过100册,所以要去书店完成确认会很有难度。这样的话,购书清单反而发挥不了作用了。
购书清单智能化,比如我列出了很多很多的书单,结果很多书去书店了知道自己记过,但是就选择性看不见,感觉也永远不会去看了。这样的书单积累了很多。
>> 只是这样读过,就等于没有读过。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 尽量将书中的信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享受读书的过程中塑造自我。
>> 怎样才能遇到想读的书”,所以不要去分类,直接把信息都罗列在笔记本上反而更好。
>>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人生。
这句话是不是类似于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分割线--------------------------------------------
1、将笔记本一元化的技巧:想起之前牛人对于印象笔记的推荐:要么不记,要么就只能在印象笔记上找到。16年日本作家出版的这本书,印象笔记应该是他的优化版本,日期自动分类,查找功能,分类可制作标签。纸质资料容易丢而且不方便携带。
2、>>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鱼肉+葱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笔记
(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本书的摘抄部分已经采用这种方法了,但是感觉网上的不显眼,但是目的在于区分,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
3、可能最近看的阅读类书籍有点太多了,书中并没有特别的观点吸引我。如果说有,就是一元化笔记本这个词汇吧。所以我只给了一颗星。
4、读书笔记要在固定时间固定场合重读。这点我几乎没有做到,一般读完书+笔记就像完成任务了,再也不会去回顾了。这本书看完的周末我会把所有关于阅读的书籍整理一遍,忘了之前在哪本书看过,每读7本书,要回过头把这7本笔记复习一遍。
一句话
用一元化笔记本记录书单/笔记→ 日期+书名+作者名+摘抄+感想 → 重读→ 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