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的电影基本代表了我对日本电影的印象,平静、平淡、缓慢、琐碎,充满了生活气息,但也总带有一种脱离现实的唯美。情感的表达一贯含蓄、克制,但更显深厚和重量。这部《比海更深》也是如此。
影片中,阿部宽饰演的多良刚离婚不久,是一个落魄的作家,写过一本还算有名的小说,但也仅此而已。如今在一家私人侦探公司工作,其实就干些抓小三、偷拍、窃听之类的事情,勉强过活。答应前妻响子的赡养费,一直也拿不出来,承诺儿子的礼物也一再食言。因为缺钱,一月一次的重聚都难以为继。
多良自己其实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无法自制,总为眼前的小利和刺激所诱惑。片中多次说他“大器晚成”,就包含着这个意思吧,而且,最后也没“成”多少。一个人从来不会说变就变,说顿悟就顿悟,每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总是一个连续一致的整体,改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往往是从埋下一颗不起眼的种子开始,然后等待缓慢生长。
多良父亲离世不久,家里便只剩下母亲一个人。而每次回家,他首先惦记的却是找点什么值钱的东西去典当,直到影片结束也没长进,最后找到了父亲的砚台,一早便拿去换了钱。偷拍、抓小三的工作中,好不容易挣了点钱,一高兴又忍不住去赌博,买彩票。没钱给赡养费,找的借口也是完全禁不起推敲,甚至是明显的幼稚。给儿子买运动鞋时,因为钱不够,故意把新鞋在地上偷偷蹭脏,方便讨价。与之对比,儿子表现得反而更加成熟,知道挑便宜的鞋,觉得买彩票不好,体谅奶奶的不易。
多良就是这么一个市井之人,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一个不太体面的人。但这一切的缺点并不至于让他多招人厌恶。他能够安于现在的位置,做好自己那卑微、甚至遭人鄙视的工作。他也谈及自己的梦想,面对狗血的现实常有感慨,但梦想从未消失。虽然爱钱,贪图一时的快乐和小利,妄想中大奖,但不吝啬,也从未有过什么越界的行为。他像是一个进了游乐场的孩子,为各种刺激和诱惑所牵绊,无法坚守一个确定的方向。他珍视家人,不逃避责任。对离自己而去,带走儿子的妻子亦没有太多怨恨,甚至能够理解。世俗也好,平庸、落魄也罢,但他有一种难得的自知。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片中多次出现这句话。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但用来形容多良再合适不过了。利用工作之便,他跟踪前妻与别人约会,看着自己的儿子可能就要把一个陌生男人叫爸爸了。影片对此处理得很轻松,多良没有表现出多么强烈的情绪,甚至多有自嘲,但那种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的心情,绝不轻松吧。他一路失去了青春,失去了梦想,失去了妻子、孩子、父亲,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现在还是只能远远看着,依然无力。
这便是无数普通人的状态吧,丢失了很多东西,慢慢活成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充溢着漫无边际的无力感。
最后,那场被预报了多次的台风终于来了。它给了多良一个机会,也给了两个破裂的家庭一个机会。因为这场台风,前妻与儿子不得不和多良一起在他母亲家留宿,这部分应该是影片的高潮。但即使是高潮,也是那么琐碎、平实。吃饭,洗澡,闲聊,看电视,翻翻旧照片,仅此而已。这就是生活了。
多良的母亲当然想借这个机会帮儿子挽回妻子,但也是相当克制,没有夸张的眼泪和情感告白。最直接的也只有那句小心的对响子的询问:“你们那个已经没有希望了吧?”响子安静地点头,嗯了一声后,母亲便及时打住,转移了话题。这种自持与对别人的理解着实珍贵。
这一晚结束时,多良、响子和儿子一起在风雨中的公园里寻找被吹散的彩票,看上去还是那么轻松、亲密,就像过去一样完好,虽然这是一个已经离散的家庭。但这或许才是最好的状态,甚至比以前在一起还好。离散之后,各自回归到自己本来的样子,没有了束缚,不再相互捆绑,也开始接受对方本来的样子。勉强的复合才不是好的结果,反而可能是最坏的结果。
看到一半,其实就能猜到影片的结尾了,多良当然不会和响子和好如初。分开后,生活还要继续。每个人都好好的,都有了成长。结局,人群中他们一家三口再次分别,多良看着响子和儿子远去的背影,然后微笑着转身,走入人群。这不是永别,他们还有各自的生活,一切还将继续。
台风中的夜晚,听着广播里的《比海更深》,多良的母亲说,她这一生并没有爱谁比海更深,就是因为没有才过得开心,平凡的生活也能自得其乐,人生很单纯的。
题图来自:电影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