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关注【爱阅知识馆】
◉ 每天带你 自律成长丨知识充电丨阅读写作
▶ 做一个有温度的价值传播者
相信很多人都喜欢读书,也许你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进行阅读这个行为,早已司空见惯,但是我今天想帮助大家挖掘出阅读行为背后的逻辑和意义。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我的阅读观》这本书?豆瓣评分:7.1,作者朱永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他提出过很多新的教育实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行动的研究,对中国的教育发展史有着深厚的影响。
今天核心主要围绕着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阅读?阅读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阅读的定义
阅读行为的本质
正确的阅读方法
1. 阅读的定义
首先,对于阅读的定义,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加工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来自阅读材料的信息,然后通过大脑加工和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也就是说,阅读就是从信息符号中获取意义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我们的大脑去观察、记忆、思索和想象。
随着文字的出现而出现,在人类的阅读开始后,社会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就可以跨越时空进行传递,成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阅读行为的本质
了解完阅读的定义后,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阅读的本质。这里需要从阅读的客体、主体和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阅读活动的客体。又称阅读的对象,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阅读对象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狭义的阅读对象,是一种精神产品,比如,书本、报刊、杂志等。
为什么要对阅读对象作这样的区分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对于阅读对象的理解直接决定了你的阅读视野。如果你把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当做阅读对象时,你的阅读视野无疑是开阔的。而如果你只是把阅读对象理解为狭义的书籍产品时,比如读书、看报、期刊杂志等等,就会陷入“读死书”或者“死读书”的困境中。那么如何摆脱这个困就呢?这里有两种方法:
首先,阅读不应该只限于书本和经典。书本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经典著作是书本中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文明的精华。阅读书本、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学会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实现“精神速成”。但仅仅阅读书本和经典是不够的,还需要阅读人类社会,用心去社会和工作生活中实践和观察,也就是把人类社会作为阅读对象,去阅读生活这本“书”。
其次,阅读对象需要不断更新。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从年轻时候开始,每三年要挑战一个自己未知的新领域。他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向新领域迈进, 目的不在于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但要能理解和分析发生在那个领域内的事。德鲁克90岁高龄时,依然每天阅读、写作,向着人类一个又一个文明领域发起冲击。社会生活在不断变化,就需要不断转换阅读视角、不断转换心智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阅读书本和经典,也要阅读人类工作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既要阅读通俗休闲读物,也要阅读学术读物;既要阅读人文社会科学,也要阅读自然科学。阅读对象的变换,会扩大阅读视野,促进心智发展,激发内在潜能。
(2)阅读活动的主体
阅读活动的主体(读者)就是阅读活动的发起者和承担者。他们是千差万别的,阅读主体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个体在选择读物的时候,有很大的差异性。这表现在:不同的人选择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书;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的理解和感受也不一样。
那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首先,阅读主体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决定了交流分享的必要性。试想一下,如果朋友之间喜欢的书籍完全相同,对同一本书的感受和体会也毫无差异,那么,彼此之间自然毫无分享的乐趣可言,这不成为了死气沉沉的人生吗?正是因为阅读主体是千差万别的,读物选择的差异性和个人感悟的差异性,阅读才显得奇妙和美丽,才需要交流和分享。
其次,阅读需要外在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指导。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都有“缺陷”,这就导致了我们在阅读时,我们的理解也必然不够全面,甚至是有错误的。必须借助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火花才能实现很好的阅读效果,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指导。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说:“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读得越多。”
再次,阅读需要去实践。生活比自己读过的书更加丰富,在实践之中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就会进一步激发阅读的欲望。所以,阅读促进实践,而实践也能促进阅读,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3)阅读活动的过程
阅读过程中,一般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加工形式,它们可能同时存在或交互存在。因为,“自上而下”的加工代表着从代表作者思想的阅读材料本身去理解作者的思想,而“自下而上”的加工代表着在读者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去理解作者的思想。不管是哪一种加工方式,都代表着作者和读者的思想交流与思想碰撞。
要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的结合,读者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实现有效阅读。想要实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思想,须对作者的出生背景、人生经历、思想渊源、关键事件等有深入的理解。理解了作者的生平背景,那么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更好地交流。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交流。说话、交谈、聊天、传送文件都是交流的某一种形式。写作和阅读是最为普遍的交流形式。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记录知识和传递知识,而阅读的目的是接受知识、掌握知识进而更好地创造知识。所以,阅读和写作本身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
到这里,我们讲完了阅读的本质,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阅读呢?
3. 正确的阅读方法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是建立书单,首先,你应该根据你想学习的主题确定你想读的书目。您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建议和书目索引。
第二步,快速阅读。
拿到这本书后,通过简单的泛读,找出三本你认为最重要的书。通过对这三本书的精读和通读,我们可以从入门到熟悉。在接下来的七本书中,你可以加快阅读速度,专注于前三本书中不涉及或不透彻的知识。
第三步是建立核心问题的框架。在快速阅读了这些书之后,一个主题知识的框架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原型。这个框架可以通过思维模式来构建。
第四步是整理知识点并实时更新。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一是调整原有的知识框架,二是开始关注主题的其他因素,三是根据整理材料实时更新、细化,总结更合适的知识点。
第五步是沟通、分享和实践。教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这是许多知识支付领域专家普遍认可的观点。与他人交流、分享、讨论和实践可以更快更深地加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以上就是今天跟你们分享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收获。
—— END ——
◉ 欢迎关注【爱阅知识馆】
▶ 每天带你 自律成长丨知识充电丨阅读写作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评论、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