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交响乐,就会忆念起崇阳县人民医院内科王安平主任。
和王主任的交情属于“忘年交”。他知识渊博而又平易近人。
学术上,他是我们的前辈;专业中,他是我们的导师;生活里,他又是我们的挚友。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护校刚刚毕业分配到内科工作。
某个凌晨2点多。
正和一名刚毕业的年轻医生值班,突遇一名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休克病人。
说实话,因第一次经历那种喷薄而出止不住血的状况,当时我和年轻医生的内心都是非常慌乱的。迅速打电话给王主任前来指导处理。
王主任问:血压多少?
我答:没有了血压。
年轻医生根据我的测量报告结果,也认为血压没有了。
王主任说,再测量一遍。
我又重新测量一遍,依旧没有。
王主任没有再说话,而是根据他的经验,指导我们完成了抢救,病人安然度过危险期。
第二个中夜班。王主任来到科室,手把手教我量血压的诀窍:“记住关键点,你昨天摸不到动脉搏动点,是因为位置靠中间了,一定要向内侧靠近。”
那一瞬间,明白王主任在昨天包容了我工作中的失误,同时也保护了我的声誉。
再后来。
每次中夜班,只要是年轻医生与年轻护士值班,王主任都会来科室呆着。一直待到晚上十点左右才离开。
不忙的时候,他会给我们补课。内容很多——从缓解痉挛的药理药性、禁忌症、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出血的鉴别诊断,到急救处理方案、并发症的潜在风险、包括康复期的居家护理内容等等…~
是他,让我们年轻一代的专业得以真正提高。
科室有危重病人的时候,王主任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没有危重病人的时候。王主任和我们聊生活。
从文学艺术到生活常识。小到如何挑选灯泡,大到买房如何选地段以确保可以增值,都可以给到了我们很多思维性的指导。
某年,王主任乔迁之喜。
科室所有人都在他家三楼打麻将。王主任盛情邀请:“走,让他们打麻将,咱们俩去二楼客厅听贝多芬交响乐”。
年轻时的我只对莫扎特、舒伯特感兴趣。至于贝多芬,听不懂。
当时出于礼貌,不扫兴致而前往。
王主任沏上一壶茶,将客厅窗帘拉上,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碟放入VCD中,瞬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叩门声严厉而急促地扑面而来。
那天,在王主任家的客厅里,我们俩静静地听了一下午的贝多芬。
说来惭愧。那时因为年轻,未尝过艰辛,未受过坎坷,更未见识人间百态,自然不懂贝多芬。
直至而立之年。
经历了二哥意外离世、母亲去世、父亲精神失常等种种家庭重大变故后。
从蜜罐里跌入尘土中的我,再听贝多芬,听得到跋涉的急喘与呐喊;体会得到一个人抗衡命运的艰难——跌倒、挣扎、站起来!再跌倒、再挣扎、再站起来!
永远的不屈服,紧咬的牙关,博弈连同闪电、雷鸣......一切似乎悄无声息,一切却又是灵魂深处的风雨交加。
感恩王主任,在我幼稚和浅薄的时期,给到了贝多芬交响乐的启蒙。
人间跋涉是艰辛的,时常我们会感到乏累与无助。
但有音乐相伴,我们会有许多遗忘。忘却现实中的某些悲伤,忘却无能为力的那些沮丧,忘却生离死别的心痛。
音乐能给到我们新鲜的柔情与幻想。它是一种力量,离我们精神中最美好、最缥缈、最深沉的东西很近、很近。
音乐常常让我们不由自主热泪盈眶,心灵飘忽在深邃的另一个世界里。
若干年后,自己的生命终于成长。
看懂了人生,读懂了世界,理解了人性。
贝多芬,也成为了自己精神世界中的一位挚友。
然而每次听贝多芬交响乐,心儿会飞向自己的青葱岁月,飞向给予了我生命力量、凝聚了我深厚情感的那段时空。
想起过去,思绪夜风般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