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会的印象,是梁启超、是陈皮、是小鸟天堂。知道它这些符号,除了在电视书籍上了解,也是来自大学时江门同学的介绍,后来一直想去走走。于是一天下午,一人一车,独往一城。到达后,已是落日余晖。
多年不见的新会好友,早早在餐馆备菜等候。餐桌上一番畅叙后,我们出了餐馆,驰车走上一条直路,过了几个红绿灯后,便来到了大新路步行街。
步行街是城市的精华,也是城市的灵魂。历史卷帙对此着了浓厚的一笔,史官的竹管笔落在唐朝那页时,长安的东、西两市已经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买东西”一词就来源于这里。那里街道两旁,邸店林立,商品繁多,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就把这份魅力呈现出来,这让人有多么的魂牵梦萦。
竹管笔划过的地方,还有那美丽繁华的汴京城,城内街道也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漕运繁忙。这些画面,后来都收录到一幅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我在故宫就看过它的全景动态图,看着看着,仿若置身其中,梦幻之极。
这个来自旧朝古代的梦幻,最终还是在萋萋荒草沉埋、隐没,但对后世来说,毕竟还是留下了众多瑰丽的文化宝藏。终其一生躬耕于田垄的祖先们,怎么也想不到,千年之后,子孙们也能触碰繁华,在宽阔的商业大街散漫行走。我们去北京王府井,在百年老店里随处都能找到历史结点;我们去哈尔滨中央大街,巴洛克式建筑瞬间映入眼帘,一万公里外的文艺复兴风潮跨越时空扑面而来;我们去香港铜锣湾,真正见识了全世界租金最贵的地段有多么的热闹与繁华。我们广东人经常去上下九步行街,这个装载岭南民俗风情的骑楼集群地,伴着“十三行”的历史韵味在街里街外随处飘散,俨然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南洋风情画。
大新路步行街也有这般风情,我们刚刚转入街口,抬头望去,一路骑楼林立,流光溢彩。这条街,连同隔壁的仁寿路步行街,加起来也不过200米。可是,小小商街,却有着五花八门的商铺,书摊、饮吧、餐馆、影院、服装店、珠宝店,时尚商品包罗万有。我们走进坐落中间的星汇广场,也是人头涌涌,热闹非凡。他们里面,大多是年轻人,都喜欢跑在饮吧里,一边叹空调,一边喝冷饮,解解暑热。路过HALO CAFE的时候,本想进去试试周杰伦歌里的Mojito,在门口一眼看去,又是坐着满满的青春。与很多著名步行街相比,这条街的姿态并没有因为简单而变得佝偻,反而因为强大的人气,把脊梁挺得直直的。
路过景堂图书馆,不禁驻脚观望。这个带着浓郁古典风情的欧式建筑,此刻紧紧关闭着大门,隐藏在五光十色的闹市里面,靠门前两棵大树遮掩,静静与黑夜为伴,不声不响,不张不扬。
这样的步行街,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经历过火灾,也经历过重建。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在岁月积流成河,浮沉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和回忆。
已故的景堂图书馆馆长李中壮曾经介绍,新会第一份日报就诞生在大新路。清代末年,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新会有几个青年知识分子创办了《新会醒报》,主要想通过报纸宣传新思想,唤醒民众,开通民智,协助社会进行变革。
接近80岁的赵老爷子,家里有一张黑白照片,那是他与父母唯一的合照。建国前十年,新会最早开办的两家照相馆就在大新路开业。当时父母搂着几岁大的他,到照相馆拍全家福,这是上代人最时髦的事。时间能模糊所有的念念不忘,却磨不掉脑海深处的烙印。“几十年的照片,上面的细节是看不清了”,赵老爷子捏着这张照片,手有点发抖,“但和父母拍照的场景,连睡觉都会梦到,忘不了。”
作为新会“女婿”,“80后”海归创业者谭小元,是目前国内经营最多麦当劳餐厅的传统式被特许人。在新西兰学习工作超过十年,毅然放弃高薪职位,回国后和妻子在新会创业,在大新路开办一家麦当劳。多年漂泊海外,游子转身做了归人,“我在新西兰十多年,却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冥冥中就是盼望着有一天能回国创业。”
一座城市,一段故事,一条街道,一段回忆。人们因繁华和热闹而来,又在那里留下故事和回忆,让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街道,注入了生命的灵动和精神,这样的街是有热度的,这样的街是有温度的。
那晚,两次到这条街闲逛,离开时,晚风习习,明月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