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赋能,治理提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落实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基层治理实践中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一些基层干部感到不堪重负,基层工作长期“超载”、基层干部长期“负重”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可见,“小马拉大车”已不是小问题,亟待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规范管理,明确权责。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制度,有利于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基层降压赋能。要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以改革破除障碍,建立健全基层工作事项准入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基层组织的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整治。要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基层实际,找准找实所在地区的问题和症结,持续纠治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调研扎堆、工作过度留痕、任务层层加码、“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要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持续强化警示震慑,切实推动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实见效。

       加强正向激励,减去隐形负担。真正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在精神上予以支持,干部压力小了,劲头足了,担子自然轻了。同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在为干部干事创业划清底线红线的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