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80)
问:生存逻辑并不能解释一切的存在,人为什么仍然抱着不放?
答:明明是逻辑不通,但人类仍然笃信生存法则,人自导自演了上半场剧(第一期文明),下半场就很难再演不下去了。这半截子生存理念着实将人类害将好苦。
问:生存好像是作弄人的一场闹剧?
答:人们把自己弄懵了,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悲剧。
问:人为什么不给自己准备一个好剧本?让自己做好角色呢?
答:人天真地认为,编剧另有其人,殊不知,只能自编自演。人有演剧意识,却缺乏编剧意识。有时实在演不下去了,就理怨老天。
问:人只知道换角色,不知道改剧本?
答:这就是人间反复上演悲剧的原因,人们不知道,剧本已编就,作为演员再怎么发挥再怎么变换角色起什么作用呢?剧情的内容再怎么变化再怎么复杂也脱离不了悲剧的框架结构,悲剧的性质已定,人们无法把它演成喜剧。
问:奇怪的是,当初为什么要编成悲剧而不编成喜剧?
答:当初,人们没有意识到,在对存在现象做认识、作解释、下定义的时候,就是在做存在的编剧。人们无意识地编制了一出生存竞争的悲剧,人们兴致勃勃地进入剧中,饰演各自的角色。当然,悲剧的性质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你承担的角色差异不能改变悲剧的结局,这样的悲剧成为人的生活模式,人们出入其间,只会重复各个角色的命运过程,只能将悲剧永远重复进行下去。剧场限制,这是人的悲哀。
问:人们难道对悲剧性的命运无动于衷?
答:人们的抗争从来没有停歇过,人们发现和创造各种理论、兴起各种主义和思想体系、创建各个宗教信仰、不断进行社会改革、不断调整人间秩序……人们从来没有停息过对命运的改造,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思考,更没有放弃过对世界对未来的探索与期待。但遗憾的是,这一切都是在剧中进行的,只是不同程度的取得了剧情效果,却丝毫未能改变剧情的性质,人的命运依旧,苦难的模式依旧,人与人的竞争关系依旧,生命利益的格局依旧,生存的规则依旧,生活的体制依旧,存在的形态依旧……
问:就没有人试图从根本上改变?
答:不可思议的是,人们把这个改变根本的责任留给了客观、道以及上帝,这些恰恰都是不可改变的,人们早就放弃了对它们的期望。人们的思维逻辑是,只能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来适应生存的规则和服从命运的安排。人们看到最快捷的方法是改变世界,于是,改变物质世界一直是人们生存的动力和行为的目标。人们寄希望于物质世界的改变中出现奇迹,在量变的积累中实现存在的质变,这是人类一直沿用的心理模式。事实上,物质世界的改变确实是巨大的,但非常遗憾,存在的质变并未出现,人们仍然处于残酷的生存竞争状态,仍然过着与自我生命相依的孤独生活。物质生活的变化并未影响生存的本质,在生存压迫下的人类怎么也不能从物质的变化中获得真正的解放,人们逐渐从美好的物质梦想中回过神来,人们纷纷在思考新的出路。
问:就不能放弃或改变客观、道和上帝吗?
答:至今尚未有人能对三者同时进行挑战,人们很难找到另外的理由将三者同时拒之事外,也就是人们没有信心重新发现世界,重新发现存在的理由,重新建立存在的秩序。人没有想过要让人重新进入另一种形态的生活,让世界变成另外的世界,让人类变成另外一类人。改革与修正是人们一贯采取的救世措施,人们也不乏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收效甚微,于事无补,人们还是在悲剧的剧场里下不了台。
问:人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
答:人本来是自由的,但是人让自己不自由,这就是说,人的自由让自己剥夺了。人们用认识、用思想、用观念来剥夺了自己的自由,人从来就没有自由过。人的自由是可以付出的,但自由应该付出给人需要达到的目的,不该付出给盲目的行为和愚昧的观念。当人把命运交给不可知的客观和不可见的上帝时,人并没想过值与不值。
问:还你自由,你用自由来做什么?
答:自由无需谁来还,人本来就是自由的,自由的作用就是用来做选择的,人完全可以选择以什么方式存在,以什么形态生活在地球上。客观、道与上帝是人们的一种选择,人们当然可以放弃这种选择,而选择另一种人们需要的方式,自由就是为这种选择预备的。人们第一次做了一回无意识的选择,人们第二次将是理性的选择。理性的选择符合存在的本来,直达人需要的目的。存在给人类预留了这次机缘。
问:人类可以进行第二次选择吗?
答:当然可以,人们长期对生活状态不满、对自己不满,都是第二次选择的前兆。人的第二次选择的结果是换剧场和换剧情,人间悲剧将换成人间喜剧。这世界再也不是没有来由也不知目的的客观世界,也不是上帝按他的意志创造的用以赎罪的人间世界,人给自己构造的世界就此诞生。
问:这是一种大胆的设想吗?
答:不,这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这是人类第一次给自己设置的家园,再一次给人间生活做编剧。人的第一次编剧是无意识的,第二次编剧是有意识的,但不是按谁的主观意志,是人回归到存在的本质上,一切以存在的目的做根据,这是人统一行为的理由和保证。人再次出演自己时,角色改变,剧情就大不一样了。
问:人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答:新剧场的场景和演出条件都有较大改变,我们暂且不论,那极容易想象,最关键的是人变了,人的彻底改变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当人不再为生存而竞争,不再为活着而活着,人存在的目的和意义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愉悦的存在和感知存在的愉悦。这个目的会使人摒弃之前所有不适宜的行为,变得非常的真实和纯粹。"一切在于感知,一切归于感知"会成为个人遵从的信条,感知生活对于人,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