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12 月 11 日,创见上线了一项全新的业务,它的名字听起来就有点另类让人摸不到头脑——创见制片(pd.tech2ipo.com)。有人问我:咦?你们不写创业报道了,改拍电影了么?
我想说是,但是我不能说是。
虽然我们极力的渲染了这项全新业务的文艺色彩,但是其实如果你是创见的忠实读者你就会知道我们最喜欢的是用人话来解释一件事。
那么,用人话来说明创见制片人计划是什么呢?
很惭愧,创见制片人是一个采用众包的方式来为创业者提供低价优质宣传视频的计划。
再说的透彻一点,就是为创业者拍广告片的:你可以拍产品展示,解读产品理念,做视频评测,搞创意病毒营销,发布会录制,只要和视频有关的一切项目我们都接。
也许很多创业者读到这里就打算不看了,因为在一般人的认识里一家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来说,拍视频宣传片是一件不可执行的事情:1. 没必要;2. 没技术;3. 没钱。
在一年前,我也曾经是这么想的。
那时,虽然我刚刚进入科技媒体这一行当,但是已经发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为什么国外的创业项目每一看起来都那么高大上,国内的看起来都像是小作坊?
在一年前,当我们同时打开 Kickstarter、IndieGogo 和点名时间的时候。国外和国内的创业项目仿佛一个在科幻片中一个在历史书里。然而当我亲自与一些国内的创业者接触之后,却又发现他们的项目并非真的像他们的门面(官网、图片、视频)那样「不靠谱」。
现在是一个信息冗余的时代,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一个不懂营销就是 1+1+0=0 的时代。我们的创业者仍旧太传统,有的时候我甚至在想,我们花上一小时堆砌上一些文藻写出的创业报道真的能帮助到创业者么?
作为一个从业者,我觉得,很难。
那么,不靠谱的究竟是谁?是创业者么?不,是科技媒体。
科技作者在文章里高呼 4G 的降临,预测视频 App 的发展趋势,大肆的唱衰声音与文字。却总不愿意承认,我们自己也在这个即将埋葬的坑里。
许多创业者往往并没有理解视频的重要性,有两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一是 Dropbox——这个被用做精益创业典范的故事是这样的:Dropbox 一开始并没有任何产品,创始人在开始这个项目的时候并不是去写下一句代码,而是制作了一个简笔画视频说明了 Dropbox 的基本工作模式。这个视频让 Drew Houston 迅速的找到了他的合伙人,并在 Hacker News 上圈到了一批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种子用户。
另外一个是Ubuntu Edge——这款 Linux 手机,是到目前为止科技产品众筹史上最遗憾的奇迹,它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狂揽了 1300 万美金(回报式众筹)。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其中一段炫酷至极的渲染视频(Ubuntu Edge Teaser Promo)和一段产品理念(Ubuntu Edge: The software story)的讲解视频功不可没。而最终 Ubuntu Edge 众筹的失败,可以说是 Canonical 公司自己放弃了这款产品。
国外的创业者,几乎都从草创开始就善于积累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这些影像资料在几乎创业公司的每一个阶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像是一柄动人心弦的武器,无论你要打动的是潜在合伙人、投资人还是最终用户。
我知道,我懂,我明白,但是我没技术,没时间,没钱。
这是我建议某些创业者应该为了某个活动而拍一段视频的时候,他们给我的回答。
我也曾经看到过国内一些广告公司和规模化的视频工作室的报价单,如果创业者制作视频只能通过这些渠道的话,那确实不如不拍。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绝不应当将大量的现金用在这种非必须的支出上。
但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是问题么?
对有些人来说是,对有些人来说不是。
创见一直以来储备着一批优秀的兼职作者,并且有一套高效的管理机制来保障每一位作者的薪酬和出稿质量。当我们把目光转向视频的时候,我们套用这一理念,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工作模式。
而核算出的价格是广告公司报价单上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正如前文所说到的那样,一段优秀的视频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创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
很抱歉,我们还不能做到像文字报道那样完全免费。但是,我想我们能够给创业者所带来的效果已经远超过我们的定价。
正如创见制片人页面上写的那样:「你的梦想,不应只是媒体上的一段文字」——选择创见制片人
,选择将自己的梦想更加鲜活的记录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