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2 周五
每个人都有说的自由,也有听的自由
*办公室里,大家在讨论一个问题,涉及到数字计算。假设30万人,按费用一人100,一个同事说,3千万。我冲口而出,“3百万好不好?”
同事们瞅瞅我,其中一个试图张口说话。我的语气不容质疑,急冲冲的打断她,“就是3百万,听我的没错!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办公室里莫名的安静了下来,我则依旧沉浸在傲慢的自以为是里,拿着计算器边按边说,“你们看,你们数数……”
我的话说不下去了,被计算器上的数字生生堵了回去。
唉,谁叫我把话说的太满,此刻硬生生的被打脸。脸一红,我只得干笑两声,对着同事们自嘲,“我算错了,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啊不,我的数学是老师教课的时候我在梦里听的……”
同事们哄然大笑,我尴尬不已。心说,“这脸丢的,纯粹是自找的。”
看来还真是:越是狂傲显摆,越被打脸丢丑。这话呀,不能说满,事,不能办绝。甭管事大事小,关系多亲多近,话,还是得谨慎的说;事,还需认真的做。哪怕再熟悉的人,再做过多次轻车熟路的事,也不可随口轻言,随意轻视。谦虚谨慎,啥时候都是做人做事的法宝。
*该吃晚饭了,我去端盘子。因为我一手拿着东西,所以用一只手去端。
老妈看见了我的侧影,来了句,“看你懒得,一手端盘子,既端不稳,又没规矩。你看你连这点小活都干不好。”
这话,让我听着真不舒服。我张张嘴,想去辩解几句,“你没看我这只手占着的么?凭啥非得按你的标准,两手端盘子才是好的呀?再说,我也没洒,一家人吃个饭端个盘子,非要去讲多大的规矩呀。”
好在,我今天的能量状态还好,还有心力缓冲一下,没有冲动的马上对抗,而是默不作声。
老妈依然在说,说端盘子应该两只手,最好托盘底,不要把手指伸到盘子里……从端盘子,又说到拿东西的规矩,吃饭的规矩,出门坐客的规矩……
呵呵,老实说,老妈讲的是详细又正确。可是,这会儿我没兴趣听呀。反倒觉得她啰嗦,唠叨,心里不耐烦,不仅没听进去,还光想跟她辩论。
*我突然想起,我也老爱跟孩子这么唠叨,讲一些我认为重要的正确的道理或话,却全然不顾及情境是否合适,不顾及他的感受和反应。就像人家明明不饿,我非得拿着我认为营养美味的食物,硬要塞到人家嘴里。人家不想吃,或是人家辩解反抗一下,我还不高兴,认为是人家的不对,还给人家生气发脾气。
*想起一句话:不管怎样,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呵呵,是不是同样的,我也捍卫你听或不听的权利。
也是,对于我们来说,别人想怎么说(用什么方式说),说什么,是别人的事,别人的标准别人的认为别人的想法是别人的。我可以选择听,受你影响,按你说的做。也可以选择,听而不从,不按你说的做,但我不和你冲突,不限制你说,不跟你对抗,不和你争辩对错,不证明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别人“贴标签”,其实我们也常常给别人下评判。
蔡康永说,“镜子很脏的时候,我们并不会误以为是自己的脸脏;那为什么别人随口说出糟糕的话时,我们要觉得糟糕的是我们自己?”
还有,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了解事情的全貌,并没有了解别人说话做事的动机和缘由,就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片段,就凭我们自己的认为,标准,就给别人下了论断语呢?
也许,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每个人都有说的自由,也有听的自由。
愿我们,
在说话时,适当顾及一下别人的感受和反应,也允许别人有听或不听,怎么听的权利。
同时,在听的时候,允许别人以他的方式说,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但知道自己是有选择的,有听而从之,和听而不从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