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已经坏了一个月,还没有空出时间去修理。实际上,压根想不起来。看来这个硬盘没有多重要嘛。
盘点一下硬盘里的内容:
工作类:本人的CV和作品集,工作资料,规范,办公软件
私人类:近三年的照片和视频,游戏,电影等
仔细想想,这一年,除了往里面存点照片,就没怎么用过,2T硬盘就这么空置着。虽然体积不大,不占地方,但也算空间浪费吧。
家里就是这么堆积起来的,这个小东西这里塞一塞,那个小东西那里挤一挤,总觉得不大,占不了什么地方,结果家里越塞越满,越堆越乱。好在地方不足,脑子凑数,要翻个小东西还好翻,因为脑子记得住东西在哪里。于是,这些个小物件,不光占据了家中的某个位置,还占领了脑中的某个位置。
福尔摩斯说,“脑容量是有限的,存放了杂七杂八的东西,重要信息就无处安放。” 所以他毫不关心琐事,只专注办案。
因此,无论是大脑,还是生活环境,有入就有出,时刻保持流动感,才能让身心健康。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当前很火的一个概念,山下英子女士的“断舍离”。
“断舍离”断的是什么:
在初级阶段,“断舍离”“断”的是物质空间:小到手机的微信存储、照片库,办公桌的清洁,大到全屋的整理。
达到高级阶段时,“断舍离”则上升到思维的超脱,通过对物质的舍弃,脱离人的执念。
“断舍离”有哪些好处?
首先,清理家庭物品是家内事物的新陈代谢,在腾挪出足够的空间的同时,保证家庭事物的新鲜。
其次,在清洁的环境,可以让人时刻保持清爽的状态,从而保证身心愉悦及健康。
另外,“断舍离”可以帮助我们厘清生活琐事,在“舍弃”物品的同时,清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舍弃”也是让我们学习豁达的机会,它让我们懂得,欣赏物品而不是占有。
当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我们才能获得俯瞰式思维——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
“断舍离”与“收纳”的区别
简单来说,同样是对空间的处理,“断舍离”重在清空;而“收纳”,则是将物品归纳收集,重在挤压物品,从而获得空间。因此,二者的密度有着很大差异。
从二者的结果来看,“断舍离”的成果,是通透的“气”;而收纳的结果,是越积越多。
因此,如果用意识为二者着墨,我会为“断舍离”留白,为收纳涂上浓重的黑色。
如何做到“断舍离”?
以衣柜为例。第一步,打开需要整理的衣柜,保证能够看到所有衣物。第二步,从“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压缩明显可清除的衣物量。第三步,对剩余衣物从“易取·好收·美观”三个维度收纳整理,做到使用方便。
电脑的磁盘清理功能与“断舍离”的概念很相似,取出某盘资料,快速清除不需要项,进而合并同类项,压缩磁盘空间。
不要忘记,思想与行动是相辅相成的。清理的意识到了,行动就呼之欲出;行动到了,思想就得到了解放。
结合在《微习惯》一书中学习到的,从最小的事情做起。通过解决微小事物得到的成功不断积累,给人勇气去战胜更大的问题。心态也因此得到转变。从前的小时间都浪费在刷手机,盲目的忙碌,却无所获;而现在哪怕只有10分钟,也可以努力做点清理,为生活环境和自己的心都做个大扫除。
孰能生巧。一开始会纠结,这个要不要扔,那个要不要扔,陷入“选择恐惧”的漩涡无法自拔;慢慢厘清思路,就会发现,有些东西舍得扔掉了,随之一起扔掉的,竟还有一些放不下的往事,和心里曾解不开的结。
从杂物整理升级到空间创造(图)。先解决“有无”,再提出“想要”。断舍离不是一味的丢弃,而是通过清空的动作,整合出更多的场所与空间,将更有意义,这段时间自己更喜爱,使用更多的物件投入使用。
关于“断舍离”的思考
关于“断舍离”,有人执行的彻底,家中只放十样东西,需要更换就扔掉一件。对普通人来说,这样刻意的生活不易实现,拖家带口怎能没点存货?
看过《梦想改造家》的朋友更是清楚,特别是老一辈人,对收集物品的执念是家庭成员无法改变的,不费一番口舌劝说老人放弃家人眼中的“破烂”,家的改造根本无从实现。
《时光机》是泰国一部对“断舍离”有着深刻反思的电影。泰国女生Jean因为工作需求,打算将自己的家改成极简主义,带有办公场所感的房间,怎奈家中物品太多,女主必须通过整理和丢弃,创造出纯净的空间。通过整理旧物品,Jean与过去一一进行了告别,同时也与母亲就是否丢弃父亲存在的证据:家中长久不用的钢琴产生了分歧。
“家空成这样有病啊?”“极简有什么用!这是家啊!”
过犹不及。生活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是中间地带——不同色号的灰。适当的“断舍离”有益身心健康,做不到家中空无一物也无需懊恼自责。毕竟,简单快乐的生活,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