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 电影带来的世界17
今天是中秋节,想起了这部电影。因为它的结尾就是中秋节。
看了那么多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感觉《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是最好的。犹如陈年老酒,醇香浓郁。
对香港电影的印象,一直都是恩怨情仇,警匪大战,流氓大亨,富贵逼人,种种或轰轰烈烈,或嘻哈搞笑类型。就算是许鞍华擅长的张爱玲题材影片,也觉得海派不足,港味有余。比如不久前许导演的第三部张爱玲戏《第一炉香》就褒贬不一。
但这部《天水围的日与夜》,不仅是许导演翘楚之作,还是香港电影的一股清流。
一、电影梗概
《天水围的日与夜》几乎没有故事,整部影片90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以贵姐(鲍起静饰)及儿子张家安(梁进龙饰)的单亲家庭,以及独居阿婆梁欢(陈丽云饰)的生活琐碎片段拼凑而成。
电影像是漫无目的地描写两家人的生活:上班、下班、买菜、烧菜、买报纸、放暑假、参加喜宴、去丧礼、探病、买电视、维修电器等,然而这一切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一模一样,容易让观众产生参与其中。
《天水围的日与夜》英文片名为《The Way We Are》(我们就是这样),似乎更贴切。
二、特色在于细节
影片中,三个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是悲情的:婆婆丧女,女婿再婚,没法常见到孙子,一人孤独地生活;贵姐丧夫,从年轻时就扛起家中经济重担,直到成家立业,不曾喘息;家安丧父,物质生活不富裕。
他们都承受着一定的沉重,但并没有顾影自怜,或自怨自艾,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并且内心深处觉得这很自然,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没什么可悲的。
母亲念叨儿子怎么不去那家买报纸有送面纸的商店,而是去另一家店买;之后,儿子买报纸回来,顺手把面纸拿出来放一旁,但他也没刻意和母亲提及,就是这样默默地顺从、记得母亲所说的小事。
母亲生日宴,兄弟姐妹玩麻将,顶替嫂子输了钱,贵姐自掏腰包,弟弟送的月饼券会兑现。她深知“长贫难顾”这个道理,只要母子俩照顾好自己,就可以守好应有的尊严,活得舒舒坦坦。
得知母亲入院,她只是紧张了一下,然后很无奈地回答了一句:我知道了,不过我现在过去也没用,医院有医生护士了,你回去吧。她选择的关心方式是隔天煮了一碗粥让儿子带过去。
儿子家安暑假在家,早上起床后就开始看电视,中午不吃饭,看累了再睡,黄昏母亲下班回家等着吃饭偶尔帮一下忙。虽然拒绝了朋友唱K吃饭的邀请,觉得不上街就不花钱,但也没有因家境清贫而自卑。和母亲言语不多,但也不是非常反叛。
剧开始的家安做的事是,不花钱去同学家玩、回学校参加活动、接到亲戚电话马上转告母亲、按母亲吩咐到楼下买东西、无论如何都回家吃饭。
阿婆生活拮据,是一个独居老人,女儿去世后女婿组建了新家庭。她疼爱的外孙无法常常见面,因此她很孤独。
贵姐经常会帮助阿婆,好像买油、搬电视、换灯泡。比起无意义的请假去看望入院的母亲,她更愿意休息花半天时间陪不懂坐车的阿婆去元朗看望孙子和女婿。但对于阿婆的好意相赠,也没有过分推辞,当受尽受。
曾经受惠于她,且现在经济条件高出许多的兄弟,平日里似乎不太关心她,但在家安需要支付高昂学费的时候,很自然地说出,不用担心,有我们。
就连那位阿婆的前女婿,后来对阿婆说的话也有几分感人。
人非圣贤,但也不尽是“白眼狼”。大多如此。
亲人邀请她们母子中秋节一起欢度,但是她更乐意邀请孤独的阿婆来自己家里过节。
故事的结尾是中秋夜,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两家人一起过节,简单却快乐。生活会祥和地度过每一个日与夜。
三、影片的产生
天水围是位于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区里的一个社区。它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个比较大的住宅区,有许多楼房成排耸立,轻轨列车穿插其中。
天水围的特色是大陆移民很多,文化夹处于大陆与香港之间,有点三不管地带的味道,衍生许多社会问题。
2004年,天水围连环发生几宗家庭悲剧,引起全港关注,许鞍华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天水围地区发生的种种惨剧,就萌发了拍摄一部电影的念头。她为了搜集数据,跟随一位元朗区社工,入区体察。
不过,当她接触过该区居民,发觉他们并没报道形容那样悲,所以决定用写实手法去描述这里的人与情,不想再标榜“悲情城市”之类(虽然那部影片最终还是拍摄了,就是在2009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映的《天水围的夜与雾》)。
在那之前,她的学生吕筱华(新闻系一年级的学生)给了她一个剧本。故事是讲母子俩的生活,没有什么商业元素,但她却很喜欢。于是就将《天水围的夜与雾》放在一边,等有机会再去拍。
不过许鞍华透露,最开始的剧本里,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天水围,只是一段时间后,她决定做一个新的尝试,将这个剧本和天水围结合起来。
有了钱,接下来就建剧组,影片被定位为电视电影,片长只有90分钟。要想在预算内完成作品,就不能选择名演员,许鞍华打定主意拒绝明星。
一开始剧组在网站、论坛和各大高校都招募了许多演员,最终饰演儿子的梁进龙19岁,中学刚刚毕业,在姨妈的股票行做事,无论是从气质还是外形,许鞍华觉得梁进龙最为合适。而另一主演鲍起静与许鞍华并不陌生,她俩在《千言万语》中就曾有过合作,在那部电影中,鲍起静饰演李康生的妈妈。女配角阿婆的饰演者陈丽云是亚洲电视的一位资深演员,已经演了40多年戏的她,其实已经进入了半退休状态。
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堪称完美,许鞍华没选错人。印象中,除了一个张家安的男同学的表演有点夸张外,每个演员表演的都很好。鲍起静更是戏骨风范,炉火纯青。
拍摄时许鞍华采用了高清设备进行拍摄。其实有美学方面的考虑,高清的纪实感会更强。而《天水围的日与夜》是许鞍华第一次尝试用高清拍摄电影,拍摄全部是实景,没有搭建摄影棚,而母子二人的家,也延续了一部分当地居民的陈设。不过由于拍摄匆忙,许鞍华并没有和当地居民有深层次的接触。
影片筹备一个月,拍摄用了14个工作日,还用一天的时间拍摄了关于中秋节的纪录片,后期做了3个多月,光剪辑就用去了2/3的时间。影片中出现了许多吃饭的镜头,甚至可以用不厌其烦来形容,无论是家人间的晚餐,还是亲戚间的筵席,前后差不多有将近10场戏都是在描写吃饭。
没想到的是,此片一炮走红,荣获香港金像奖4项大奖(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但也不得不说,获金像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及东京电影节亚洲电影奖的《天水围的日与夜(The Way We Are)》,也是叫好不叫座。该片2008年在香港放映,影院场次安排极少,而且至今没在大陆地区上映。
不久后,许鞍华又推出发生在天水围的真实故事,犯罪题材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Night and Fog)》,由任达华与张静初主演,完成了她当初的心愿。
四、许鞍华导演
许鞍华(Ann Hui,1947年5月23日—),香港电影导演、监制、编剧。祖籍辽宁鞍山,她的父亲是国民党文书,母亲是日本人。其执导的影片《客途秋恨》(1990)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
许鞍华于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并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赴英深造,在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课程。作为一名女导演她曾先后3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及其它奖项不计其数,是香港金像奖史上获奖最多的3个导演之一。还于2008年9月18日荣获了第19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她也是获得此奖的首位女性导演。
许鞍华的电影作品涉猎多种不同范畴,包括:文学改编、武侠巨著、半自传体、女性议题、社会现象、政治变迁、以至惊栗电影。
1979年,执导电影处女作《疯劫》,被认为是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作之一,获第17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
1980年,与萧芳芳合作喜剧恐怖片《撞到正》,将多视点结构与特技镜头、科幻气氛融为一体,尝试摆脱传统香港电影叙事模式。
1981年,执导《胡越的故事》,获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1982年执导《投奔怒海》,获第二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个奖项,并获邀参加戛纳影展,受到国际注目。两片与《来客》,均涉及越南战后的难民问题,并称越南三部曲。
1984年,开始对文学电影化的尝试,拍摄张爱玲同名小说《倾城之恋》。与1987年在大陆拍制的《书剑恩仇录》均属此类。
1990年,拍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
1991年,与刘德华合作拍摄电影《极道追踪》;同年携手刘嘉玲执导电影《上海假期》。
1994年再度与萧芳芳合作《女人四十》,获第32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4个奖项;获第15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6项大奖;同时更为萧芳芳赢得柏林影后的殊荣。
1996年,联合黎明、吴倩莲、梅艳芳再次拍摄张爱玲作品《半生缘》。
1999年,与李丽珍、黄秋生、李康生、谢君豪合作拍摄电影《千言万语》,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第36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导演和女主角在内的5个奖。
2001年,拍摄电影《幽灵人间》,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导演;同年执导由张学友、梅艳芳、林嘉欣出演的电影《男人四十》。
2006年,执导由斯琴高娃、周润发、赵薇出演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2008年,拍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
2009年,执导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
2011年执导的影片《桃姐》在第48届金马奖上囊括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刘德华)和最佳女主角(叶德娴)3项大奖,也是许鞍华继1999年凭借《千言万语》获得金马最佳导演之后再次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殊荣。
2014年,联合汤唯拍摄电影《黄金时代》。
2016年,执导文艺动作史诗巨制《明月几时有》,并入选中国影协2017年度10部优秀影片。
2018年1月,凭借《明月几时有》获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提名。2月,凭借《明月几时有》获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第九届国际华语电影节金龙奖最佳导演奖。3月,获第二届马来西亚金环奖终身成就奖。
同年,执导电影《第一炉香》。
2019年,与朱嘉懿联合监制由麦曦茵执导的电影《花椒之味》。
2020年,获得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客观的说,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中也有不那么出色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或者说,一个优秀的导演不是说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
令人敬佩的是,许鞍华导演不断进步,不停探索,始终没有停下脚步。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四无人士,无婚无育无车无房,一生专注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