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主城的昨天和今天,当地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过去的重庆,只能天上看不可地上看——城市建设欠账太多,只能晚上看不可白天看——市政建设到处都是硬伤,只能大街看不可小巷看——破败不堪的小街小巷子比比皆是;现在的重庆,天上看是国际大都市,地上看是西部大城市,晚上看像香港维多利亚湾,白天看像上海外滩,大街看像纽约,小巷看像威利斯……总而言之,如今的大重庆很有大气派,无论海陆空天还是犄角旮旯,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充分展示这座城市的绰约风韵。
必须申请,这不是当地人的原话,我只是适当加工了一下,妥帖与否没关系,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旨在反映重庆人的自嘲或自豪。
实在讲,借山城独有的地理优势,就地面观感而言,尤其是在霓虹灯映衬和江中倒影的衬托下,重庆比平原上的城市更有大都市的感觉。道理很简单,同样的楼群,同样的高度,在上海30层就是30层,在重庆30层绝对像40层甚至更高。某种程度上,地理落差和视觉误差帮了重庆的大忙。
从这个角度讲,重庆人似乎不必为长江和嘉陵江畔的林立高楼而自豪。事实上,这也不是重庆特有的风景,国内各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大抵都是同一个样子。就其个性而言,星罗棋布、姿态各异的桥梁,或许才是重庆最具特色、最为靓丽的风景。
作为享誉全球的山城,重庆可谓抬头见山、出门爬坡,加之穿城而过的长江和嘉陵江,桥自然成为通联和出行的必然选择。实在无法想象,没有桥的重庆会是怎么一副模样。
重庆究竟有多少座桥梁? 据称,重庆现有各类桥梁4500多座,仅主城的嘉陵江和长江上就有22座跨江大桥,数量和密度远远超过中国其他城市;全市共有各类城市、公路桥梁上万座,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雄居全国各省市之首。2005年,茅以升桥梁委员会年会认定重庆是中国唯一的“桥都”,并于2009年正式得以确认,重庆也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
这个“中国桥都”之名,来得并不容易。当初,上海、武汉、南京等长江流域城市互不相让,力争获得“桥都”美誉。其中武汉争得最凶,不仅率先申报了“桥城”称号,还一再强调重庆虽然桥梁数量多过武汉,但美桥实在太少,没有像“新中国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那样的明星桥梁。
面对兄弟城市的挑战,久经麻辣火锅熬煮和考验的重庆人当然不会言输,像摆龙门阵一样,摆出了更具优势和杀伤人的“世界之最”,并且一摆就是5个:世界第一拱桥——朝天门长江大桥,世界上最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万州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巫山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径连续钢构桥——长江大桥复线桥,世界最大跨径公轨两用结构拱桥——菜园坝长江大桥……
最终,重庆力压武汉,一举夺得“中国桥都”称号。当然,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5个“世界之最”,而是更专业、更权威的解读:全球共有4类桥梁,4个大项的桥梁冠军有3项在中国,其中有2项在重庆……
身为重庆人,梳理和重现关于“中国桥都”之争的轶闻趣事,不是想要显摆什么,只是想告诉外地的朋友:除了秀美山水,重庆之美还包括几乎无处不在、风韵迥异的桥梁。
谈及重庆的桥,似乎不应该忽略这座城市另一极具个性和特色的风景——轻轨。某种意义上,高架林立、上山下河、穿楼而过的重庆轻轨本身就是一座超长的桥梁,并且这个桥界“巨无霸”的设计、架设和姿态更任性也更具颠覆性,绝对能超乎你的想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或许要数轻轨2号线李子坝站。这段轻轨穿越楼房,6楼是站厅,7楼是设备层,8楼是站台层,每天都会上演轻轨穿楼越壑、空中飞驰而过的神奇一幕。于是就有人感叹:重庆是神一样的山城,有着神一般的地形,造就神一般的通行……
前不久去重庆出差,坐车穿行于大街小巷,途经一座又一座各具风韵的桥梁,脑海里不时回响起蔡国庆那首脍炙人口的《北京的桥》。
这首歌,唱红了大江南北,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品位。重庆作为中国唯一的“桥都”,是不是也该有一首更为大气磅礴的《重庆的桥》?
期待着……
2017年3月7日于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