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暖阳,我带着一岁半的娃去离家不远的图书馆。
这是个社区图书馆,虽然不大,但活动丰富。周一到周六,基本每天都有面对不同年龄小朋友的活动。
今天的课,面对的六岁以下的小朋友。小小的一个房间,十几对小朋友和家长。短短的30分钟里,有看图讲故事,有拼图游戏,有顶沙包跳舞。不论面对的是只会拖着屁股流口水爬行的小肉虫子,还是已经可以顶着沙包跟着节拍跳舞的半大小人,老师嘴里不停的说一个词:
Good Job! (干得好!)
娃三个月的时候,我开始带娃去加拿大政府办的早教课,地点或是在社区图书馆,或是单独的早教中心。去了没多久就发现,这里的老师别的不说,Good Job 反正总是脱口而出。
刚开始,我还有点不适应。想象我小时候,我爸妈奉行的,虽然不至于到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作为女孩子,也是受过一点皮肉之苦。还有第一次打鸡蛋手忙脚乱打到地上,被骂个狗血喷头,至今记忆犹新。形成鲜明对比,加拿大的孩子似乎随便做点啥都被称为干的好。要是熊孩子真不乖呢?切记切记,揍娃之前,把窗帘拉好,要是邻居打911,警察来了就不好收拾了。
成长思维模式和固定思维模式
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培养娃的自信。国内长大和加拿大出生的中国孩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自信。这里的孩子从小被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小时候得到的大多数是正面的反馈,和我小时候那种排排坐,发言必须先举手,被老师一票否决的学校生活,太不一样了。
赞美虽好,但赞美的方式有没有讲究?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Gowth Mindset,意思就是用成长的思维看待自己和世界,听起来也没什么新意,政治正确的很,不就是让孩子不断努力,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嘛。但是老母亲们真正应用起来,总是困难重重。朋友圈里的晒娃狂魔们就不用说了,就算我这样比较低调的妈,看着自己的可爱从混沌的一团肉肉,到会爬,然后蹒跚的走路,一点一滴的进步,很难不发自内心的赞美,你好棒哦~!
说一句干的好棒,总是比说妈妈看到你非常努力,所以特别骄傲,来得直接容易。
但是,就是这个赞美方式的细微差别,能帮助孩子养成成长的思维模式(Gowth Mindset),而非固定的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
心理学家Carol Dweck的团队做过实验,他们把孩子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被称赞聪明,另外一组被称赞努力。结果,第一组孩子在面对很难的数学题时候,更容易放弃。而第二组孩子,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答题的成绩也会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 被称赞聪明也许能在短时间能提升自信,但因为聪明似乎是个固定不变的便签,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觉得以自己的资质,无法克服困难,于是选择放弃。
生活中有时候会给人当头棒喝,但有《B计划》的人,总能继续前进
我见过太多一心为了孩子谋划的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总是觉得不够。买了各种理财保险,安排好学区房,上大学,上班,工作恋爱一手包办。但人生有意思和残酷的一点就是无常,再多的准备,都不可能保证孩子一生顺遂。就算含着金汤匙,出生在旧金山富人区的大房子里,人生也可能突然转弯。
Facebook COO桑德伯格和丈夫,2015去墨西哥参加朋友的生日排队,结果一觉醒来发现丈夫跌倒在跑步机边上,是心脏病突发。就这样毫无预兆的,桑德伯格失去了自己的挚爱的丈夫。她的一双儿女,一个7岁,一个10岁,失去了自己的爸爸。
后面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桑德伯格和沃顿商学院的心理学家亚当 • 格兰特(Adam Grant),根据桑德伯格的亲身经历和格兰特的研究数据,合作写了一本《B计划》(Option B),其中有一章专门写如何培养孩子对于生活变故适应力强的孩子,其中重点说到了成长思维模式。
而这本书本身,也是桑德伯格自己给孩子们作出的表率。生活中有时候会给人当头棒喝,但有复原力的人,总能从各种灾难事故中学习并恢复。就像桑德伯格这样,因为不幸,写了这本书,帮助到更多人,也帮助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