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深夜食堂2》

【日更208】

看了电影《深夜食堂2》,清清淡淡的,挺好。

男主角脸上那一道明显的刀疤,让人一眼想到这是个有故事的大叔。前段时间国内的剧版《深夜食堂》中,黄磊版的男主连这个都模仿了,不过因为个人暖男气质太浓,终究显得气场跟人设严重不搭,驴唇不对马嘴。戏剧就是有这个特点,先别说演得好不好,只要人物扮上相往那儿一站,你就看得出来这是不是故事里那个人,所以真正厉害的导演眼光都是很犀利的。比如大胡子张纪中那一些列金庸武侠剧,别的方面可能都有争议,但关于“选角”这一块,观众基本上都还是比较认可的。

电影讲了三个简单的小故事:一直穿着“丧服”行走在人群中的大龄恨嫁女终于出嫁;姐弟恋的儿子终于摆脱单亲妈妈心理上的束缚和依恋,学会独立;年轻时跟人私奔老了之后被诈骗到东京顺便找到儿子的老婆婆。茫茫都市丛林里,一群围坐在深夜小饭馆的夜行人,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影片情节虽然简单,但整个叙事节奏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看得人很舒服。有人会觉得这种片子太过沉闷,因为全片几乎找不到什么明显的高潮,但另外一些人可能恰恰很喜欢这种风格。我看过的日本影视都很少,所以感觉也许不够准确,个人觉得这就是典型的日式审美风格。在我们的传统审美里,人们都更喜欢大红大紫的艳丽,更爱饱和度更高的色彩,而日本人却更喜欢这种素净简约的风格,干净清爽,所以拍出来的电影也脱不了这种痕迹。两种风格不分高下,各擅胜场,其实都跟背后的民族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时常觉得,什么样的地方就有什么样的环境风物,就会生长出什么样的人,他们就会形成与之相宜的群体性格和行为模式,最后连思想和审美也都会逐渐趋于一致。说起来好像有点“地域决定论”的意味,难免以偏概全,不过我觉得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比如说在我看来,按我们的标准,日本人的有些行为总是会透露出一股“小家子气”,什么东西都要讲究“物尽其用”,绝少铺张浪费,这在我们眼中有时会觉得难以理解。不过背后的真实原因其实是,日本本来就是物资贫乏的地方,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加上作为岛国,地震等自然灾害又特别频繁,所有大家长久以来就形成了“惜物”的国民性格。不像我们,反正地大物博,可着劲儿浪费也不当回事。

日式独特的审美风格使他们特别擅长拍这种小品类型的电影。看片过程中人也不知不觉变得特别平静,看着电影里那些令人食指大动的家常食物,你甚至会忍不住想要在那样一个夜深人静的午夜,到那样的一间小饭馆坐一坐,然后和那样一个有故事的大叔轻松愉快地聊上一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