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气不够的人,心慌心乱,心阳也不够。心火是少阳相火汇聚过来的,如果环跳骨脱位了,少阳经不通,时间长了,心阳会越来越弱,就会发展成心脏病。
三焦跟膀胱的整个气化机能有关,三焦生病的时候,会肚子胀,小腹水肿,然后尿不出来;营卫跟三焦有关,如果咳嗽一直不好,到最后就变成三焦咳。
三焦实就会尿不出来,三焦虚就会尿失禁。在张仲景的方子里,治疗尿失禁最基本的方是甘草干姜汤。因为三焦的上焦就是要汇聚成胸中大气的,所以胸中大气跟人的三焦之气,几乎可以说是同一件事。
老人白天睡很多,晚上睡不着,这是营卫不通。要通阴阳,用半夏小米汤,生半夏能够把交感神经切换到副交感神经。用柴胡系的药也有用,因为柴胡调枢机,也通阴阳,柴胡汤转少阳的开关,也包含到神经的切换,阴切到阳。但是治失眠,同样的效果用温胆汤就可以,副作用小,柴胡汤吃容易劫肝阴,又睡不好。调营卫,桂枝汤系统里面有一个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是在调营卫里面再加上重镇安神,把元气收纳的药。桂枝龙骨牡蛎汤也是调营卫,通阴阳,让人睡眠品质提高。
营气是中焦来的,卫气是下焦来的。身体侧面胁痛,如果痛的是左胁,开柴胡汤,就是帮助三焦气上升;如果是右侧的胁痛开枳壳,陈皮,帮助气下降。同样是气不通,身体左血右气这个阴阳的关系,就是左边的气是上升,右边的气是下降的。 《内经》说三焦的功能“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几乎都是形而上的能量的东西,像雾一样没有办法琢磨;中焦是帮忙消化的,沤是用一缸水腌东西发酵了分解掉;下焦是挖水沟的,把身体不要的东西排除掉。
道家对人体的体验往往跟医家有点不一样。《白虎通》说三焦是心包络的府,水谷走的地方,全身的气“上焦如窍,中焦如编,下焦如渎”,“如窍,如编”指的是人的骨头,就是人的骨头有孔窍,肋骨前面后面都有骨,就像架出来的畚箕一样的东西。
《内经》《灵枢本藏第四十七》说三焦,膀胱,是腠理毫毛其应。如果一个人皮肤的腠理很扎实,代表三焦、膀胱都很扎实。如果一个人皮肤腠理很松,就是三焦膀胱都很松。三焦跟膀胱都很厚实,毛就比较多,身体看起来皮比较厚。东方人的皮感觉比较薄一点,没有那么多的毛。
《难经》的三焦,就是人体的十二经络里面,心主跟三焦是有名无形,是一个形而上的存在,互为表里的,人的六腑里面有元气之别,就是人的元气有一个分支,用来主持全身的气的,那就是手少阳三焦。
五俞穴,在一条阴经上面五个点,井、荥、俞、经、合;在阳经上面井、荥、俞、经、合之外,还有一个点叫做原穴,因为阳经有一个三焦,所以在阳经的世界是六腑有六个点。这个点之所以称为原,因其下肾间动气,就是命门之火所蒸出来的元气,可以说是生命的根本,十二经就从这个元气里面长出来,是十二经的源头,三焦就是元气的别使,通行于五脏六腑,呈显在腧穴上。
病邪在人的身体的运行,一开始在最皮表,然后往里钻,钻到肠胃,就是从体表钻到孙络,孙络钻到肌肉,肌肉钻到经,经传到腧,腧穴不通了传到四肢,最后钻到肠胃,到了肠胃还没有中和掉这个邪气,邪气没地方走了,最后就到达了一个肉体的极限,跑到有点像灵魂的身体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