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洗手间没带手机,你会做什么呢?
应该有蛮多人是这样子的
我也是
看、听、动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当你没有在看、在听、在动,便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当然也有可能是睡着了。。。
加贝今天想聊聊阅读,聊聊那些年我看过的“书”,就从小说起吧
01
小学
《西游记》连环画是我看的第一本课外书
记得那时候镇上开了第一家书店,跟奶奶赶集路过待了一会儿,死赖着不走,央求奶奶买了那本书,最后奶奶给我买了。将近二十块钱的一本书,硬壳的彩色连环画,大概有一元硬币那么厚,真不便宜,当时猪肉才四五块钱一斤,这本书至今还在我家的书柜里。
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带我到县城,书店门口摆着好多杂志,我看中了一本《故事大观》,四块还是五块钱,那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杂志。
我应该算是个爱书之人?
跟爷爷奶奶一起住,他们看的电视我都不喜欢,经常躺床上看书,视力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02
初高中
开始翻箱倒柜找家里的书,发现了爸爸的对联摘抄本,爷爷留下来的《万事不求人》,
那时候在县城学校读寄宿,周末回来就去亲戚家转悠,有好多次,从堂叔家里搬回一堆过期报纸,可以说是看了能搜罗到的一切文字载体
高中时,手里有点小钱了,开始买杂志,那个年代流行《青年文摘》、《读者》、《意林》、《微小说》、《故事会》,过期的和当月的我都会买一些,后期感觉《读者》过于书生气,便逐渐弃了。
这几年,真是什么都看,生活费的五分之一贡献给了各种书
校门口买的娱乐报纸
书店买各种中外名著
GJM主编的最小说
从同学那里借NN和GJM的各种小说
爱美的女同学传阅的厚厚一本《瑞丽》和《昕薇》
心灵鸡汤
随手翻到的美容整形、妇科男科广告
对了,还在自习课上看完了《红楼梦》
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我至今都没有看过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某次历史课上看图书馆借来的一本书,被老师没收了
在语文老师逼迫下,我初中开始写读书笔记,其实就是摘抄各种看着舒服的语句段落
03
大学
大学开始,我的阅读就有了不同的形式
图书馆看杂志
(这里要感谢母校的大一校区,周一到周五只能在就餐时间进出校门,晚上我经常去图书馆看杂志,其实是没得选,学校就那么点大)
对《优家画报》印象深刻,因为我是从前几期开始买的,定价5元,优惠价3元,终于嗅到了成年人生活的味道
学校附近经常有推着三轮车卖过期杂志的摊贩,下了课从教室出来吃饭,远远看到就无比兴奋,心跳加速,然后赶紧去挑上一堆带回宿舍慢慢看
可以这么说,我大学买的各种书籍杂志,比学校发的专业书都多
有自己手机啦,受室友熏陶,开始用手机看电子书,TXT格式的各种小说,资源都由室友倾情奉献,近几年翻拍的《何以笙箫默》《华胥引》《翻译官》《三生三世》等等,都是我当年躲在被窝里看过的
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即使看了很多杂书,我也没有放下多年来记笔记的习惯,只是已不是从前的摘抄,以清单式的提炼为主。那时候我的笔记是这样的
XX原则
1.
2.
3.
4.
....
04
工作后
从这会儿开始,看书更加注重实用性了,转折点是一套应届生求职全攻略
正经的纸质书比例大大增加,开始有目的的阅读
大概两三年前开始流行微信公众号,碎片化阅读也是那时候开始
阅读的内容多了,开始接触理财
形式也多种多样,读书app,微博微信
虽然有读书app和印象笔记更方便,我仍然保持了手写笔记的习惯,差不多每年写满两个笔记本,既有提炼内容也写下自我感悟。
05
唠几句
二十几年了,这些阅读经历,给我带来了什么呢?
1.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大学时便开始写清单式笔记,提炼内容,按顺序梳理
2. 生理课堂,无所不学
看的书可以说是非常杂,但算不上广,因为都是挑自己有兴趣的去看
生理课启蒙应该是自己去图书馆看的,当年自我感觉比一般的乖乖女同学懂的多些
偶尔男同学讲些带颜色的话,期待看到女同学好奇提问之后满脸绯红,这时候,我都脸不红心不跳,心想:不就是那回事儿么,谁还不懂了呀
3. 心理刊物,学会思考
除了时尚类,大学时看的最多的杂志,应该就是心理学类的了,专业向的和大众向的都有,半年前正式对心理学产生兴趣,然后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儿基础,应是那些年稀里糊涂种下的种子
4. 新闻故事,了解世界
看新闻看杂志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也看《赵四小姐》
5. 瑞丽昕薇,审美养成
高中时从同学那儿借阅,还得眼巴巴等着,下课间隙抽空看。上大学后发现图书馆里有,如饥似渴,还做了许多笔记,了解穿搭法则还认识了许多品牌
6. 看懂笑话,幽默升级
从小看的笑话真是数不胜数,懂很多笑话的梗,也可能是看的多了,笑点就高了些,现在看到有意思的笑话,也只是嘴角上扬会心一笑
是那些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
你也来回顾一下自己的阅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