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我去参加了一场高中同学组织的聚会。虽然大家许久未见,但一起走在校园里,回忆当年打闹嬉笑的场景,气氛很是热闹,彼此之间互相调侃,聊的热火朝天。
直到有个同学提起大江,气氛一下就冷了下来,很多同学都在叹气,不知道说什么。
大江当年是我们班的学霸,每次月考贴出来的光荣榜上一定有他的名字。高考时他如愿考上了一本重点,毕业后也顺利进入一家大型药厂实习。
他的很多领导都是他的师兄师姐,有师兄甚至跟他说:你熬上一两年,做出点成绩,我就把你提为主管。
那时我毕业找工作不顺,还很羡慕他的好运。知道他在那家药厂工作几个月就辞职后,我很是不解。
他说:“这里上班很辛苦,经常需要加班,每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一平米的房子,在这个公司没什么前途,要换家更有前途的公司。”
后来他去了广州,我们也渐渐失联了。直到这次高中聚会,才听说他后来的情况。
听说他去广州后,换了很多公司,每份都做不长,不是嫌工作辛苦就是工资低。有段时间还被人骗了去做传销,在里面呆了两年才出来。
之后在广州混了七八年,在30+的年纪,被父母催着回家相亲。
后来他相亲跟一个女孩订婚了,那个女孩在家里省会城市上班,要求在当地买房结婚。
我们那里工资水平离广州深圳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那会是13年,房价远没有现在这么高,很多在广州深圳上班的同学,回去定居后都买得起房,可是他工作了这么多年,竟然连首付也拿不出。
最后未婚妻觉得他不脚踏实地,好高骛远,跟他分手了。从那之后,他就一直单身到现在。
他现在在我们当地城市工作,还是经常跳槽,有时还跟同学推销产品,夸海口说老板如何器重他,他打算在哪里买房等等。
大江原来的起点比我们班里的很多同学都要高的多,可是他工作之后,总是很焦虑,总想一下就能买房买车,跳脱原来的生活圈子,跨越阶层。
但同时他又不脚踏实地,想着一步到位,总是在“寻觅机会,觉得太难了放弃,再寻觅,再放弃”这样的循环里绕不出来,以致一事无成。
大江开始抓了把好牌,但后来却被他自己打烂了。他虽然焦虑现状,担心阶层固化,却不肯踏实努力。现在也有好多人,每天焦虑工作,焦虑房子等等,却不付出行动,只是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其实只要你愿意努力突破自我,很多机会在等你。
2
我的一个好朋友K,不到30岁,现在某知名企业任职软件工程师,月薪2W+,靠自己在二线省会城市买房买车。
当初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我报名了一个英语培训课程,第一次参加英语角的时候,看到有一个人在夸夸其谈,旁边好几个人在偷偷的笑他发音不准,语法错误,但他丝毫不在意,依然大声地说着蹩脚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人就是K。
成为朋友后,他告诉我,他是一名修车技师,底下带了好几个徒弟做事,工作算轻松。
但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安逸了,自己还这么年轻,却感觉人生一眼看到了头:多年后也许他还是带着一群徒弟,做着修车的工作,领着微薄的工资,过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他不想要这样的人生,他想改变。
考虑到自己没有其他技能,虽想改变,但没什么方向,只能先从容易入手的学历和语言开始。于是他决定自考专升本,并报名学习英语。
那时他的工资不高,也没什么存款,学费都是分期付款的,每个月生活捉襟见肘,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基本每晚都去校区学习,练习口语,从没想过放弃。
两年后的有一天,他跟我说,他学历自考考完了,拿毕业证估计没什么问题,英语现在也能跟上进度了,他想再学点什么。
听说现在互联网很火,机会应该比较多,他想去学习计算机编程,因为我表弟在腾讯上班,对这行算有点了解,所以他想问问我的意见。
我说现在互联网行业机会确实比较多,入门比较容易,但要想学好编程并不容易,尤其是你没有任何基础。
他想了想,说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先做了再说。
开始的学习并不顺利,他有时抓破了头也做不出老师布置的作业。课程过了一半,老师跟他谈话,说他进度严重跟不上,是不是课后没有努力?并且说后面要还是这种进度的话,会毕不了业的。
他跟我吐槽,说他其实每天下班后都在练习,晚上敲代码到12点才睡,就是觉得难,跟不上。我说可能编程不适合你,要不算了。
他说这段时间学下来,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有时敲出一段代码也很有成就感,他想学完再看。
最后,他决定辞职,给自己半年的时间全职学习,看能不能突破。如果还不行,他就死心了,回去继续做他修车的老本行。
后来,他做到了。从最基础的软件开发做起,一直到能独当一面的高级开发工程师,月薪从开始的5K一路上涨到现在的2W+,不到30岁,靠自己就做到了买房买车。
现在回想起来,他说当时是真苦啊,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咬牙挺过来的,但很庆幸当时没放弃,才有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他很喜欢。
K从一名修车技师转行到互联网,如今能在知名企业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拿着远高于当初的收入,靠自己从农村迁移到省会城市定居,这一切都源于他不甘于现状,努力提升自我,坚持不放弃,最后实现了阶层跃迁。
3
我的表姐丽丽,生于湖北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的农村,当时高中没读完就出来工作了,因为没有学历和技能,最后只能去工厂做了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
有一天,她的女儿玲玲给她打电话说:“妈妈,我今天不用上学,因为同学小天没来,所以老师叫我们回家了。”她很奇怪,为什么一个学生不去学校,老师就不上课了,于是赶紧打电话问玲玲的外婆是怎么回事?
外婆说家里有能力的年轻人为了小孩读书都搬到县城去住了,在村子里住的小孩很少。
她们村子现在年纪小的小孩一共只有4个,还是不同的年龄,所以需要拼班读书,也就是一年级和二年级一起上课,相当于每个年级只有一两个学生,如果哪个小朋友有事没去学校,学生太少,老师就会放学不上课。
因为玲玲是读一年级,才开学没多久,丽丽也是第一次听到村里的小学是这种情况。她原以为村里的学校只是师资不怎么好,却没想到连正常的上课都有问题,这一刻她觉得很痛心,很内疚。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工厂工作,因为工作远,玲玲成为了留守儿童;因为夫妻感情不好,自己婚姻失败,玲玲变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现在因为自己不努力,玲玲竟然都不能好好的上学。
丽丽觉醒自己不能再过这种生活了,她一定要改变现状,要给小孩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接受好的教育。
她先是在武汉换了一份文员的工作,虽然工资依然低,但不需要加班,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接着她报了很多学习课程,工作日晚上是网课,周末是线下课。
高中都没读完的她,重新捡起课本真的很困难,很痛苦,但每次一想到女儿玲玲,她就充满了力量,觉得这些困难和痛苦都不算什么。
她告诉自己,为了女儿,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样坚持了好几年,丽丽终于拿到了大专文凭。而且因为她勤奋上进,做事踏实细心,公司老板也越来越信任她,有意培养她往管理层发展。
现在的她已经是财务主管了,工资也比原来涨了很多。
前不久,武汉放开人才落户政策,将学历要求放宽到大专,丽丽刚好满足条件,马上申请了落户武汉。现在则张罗着在武汉买房,想把玲玲从老家转去武汉读书。
玲玲听到后高兴的在家嚷嚷了好几天,给周围所有的人都说了一遍:“我要去跟妈妈一起住了,我可以在武汉读书了。”
在即将奔四的年纪,丽丽终于华丽的转身了。当年读书时嫌辛苦,她放弃了,但最终她还是决心改变,坚持努力没放弃,实现了阶层跨越。
很多人说现在阶层固化了,穷人没法改变命运了。我不这么认为,相反,我觉得阶层通道变宽了。
网络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很多新兴产业兴起,很多工作机会等你去挖掘。只要你愿意努力,坚持自我成长,不放弃,你一定可以找到属于你的机会。
作为普通人,我们要怎么抓住机会,实现阶层跃迁呢?
3.1 保持学习的心态,提升学历或技能
对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我们来说,学习是提升自己最简单最快的方法。
无论你是想提高学历,还是提升你的专业技能,只要你努力学习取得相关的证书,在后续的职场上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在同等机会面前,可能你更能脱颖而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积极向上。
3.2 关注趋势,找准你的目标
有人说,努力很重要,但努力的方向更重要。我们需要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寻找你的方向。
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看别人做的好就跟着去做,要分析自己的优劣势,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以往的经历等等来综合考虑。
简单来说,就是在社会大趋势的前提下选择去做自己擅长的事。
3.3 做行动上的巨人
我们很多人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经常想着要怎样努力,要怎么改变,计划想了一篇又一篇,但落实到行动上却寥寥可数。
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很多事要先去做了才有结果,只靠想,是想不出所以然来的。
3.4 要有耐心,做到坚持不放弃
有些人总是三分钟热度,间歇式的努力,不肯踏实的在自己的领域持续努力,总是挑来挑去的想一下子就捡到一个大西瓜,实际会连芝麻都捡不到。
坚持的路上一定充满种种困难,咬牙跨过去,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积累。长久以往,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甩开周围的人,跑在了队伍的前面。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有耐心,厚积薄发,等待你的机会。
你也不用担心开始的太晚,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即便你曾经在中途短暂的放弃过,但只要你不自我设限,奋起直追,坚持不放弃,你依然可以跨越阶层,通往新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