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睛,回忆下自己的小时候,还否记得,自己第一次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自己就是单纯的感觉骑自行车这件事很酷很好玩儿,所以自己想学会它,自己也想成为一个在自行车上很酷很潇洒很好玩儿的人。
没有其它的想法,就是一个单纯的“我想学骑自行车”而已,然后我们就去学习骑自行车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大部分人都有摔倒的经历,膝盖磕出点血,手肘擦出点伤,或者被其他小伙伴哈哈大笑一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羞事儿”。
纵然“羞事儿”百出,我们依然乐此不疲。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羞事儿”会不会让自己很丢面子,会不会打击自己的自尊,会不会让自己的身体受伤,我们只是很单纯很开心地想学会它,然后骑着它向风一样自由无拘的玩儿而已。
我想,这个就是成长型思维吧。我们如果喜欢某件事、或想学习想掌握某个技能,我们就单纯的去学习它,并享受这份学习以及学习过程当中的微进步带给自己的欢乐和幸福。而从来不去想,我天生性格可能就不适合学习这件事,还没有开始,我们自己就已经把自己否定了;也不会去想,这么多双眼睛都盯着自己,我要是不小心跌个跟头该多丢人丢面子丢自尊啊,还没有开始就被自己所看中的“自尊、面子”把自己给否定了。
人这种动物真的很有意思,天生有宝而不自觉,大部分人是一边“成长”,一边去为了腾出更多有限口袋空间来装下“新宝贝”,就把自己天生的“宝贝”给一件一件的扔掉了。
这些新的宝贝更多是面子、自尊、成功的渴望、失败的恐惧、金钱、美女、豪宅等;而那些被我们自己所舍弃的天生的宝贝是单纯的好奇、快乐的学习、没有面子的枷锁、没有失败的恐惧、哭的随心、玩儿的无拘等。
今天只观察大人和小人,在成长型思维上的区别,很容易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大概率上,越小年龄段的人群,其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数越多;反之,越大年龄段的人群,其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数越少。
甚至可以说,在小孩社会(尤其上学以前),成长型思维简直就像草原上的羊群一样,一点都不稀罕;而在成人社会,成长型思维更应该是像大熊猫一样,绝对稀有而珍贵。
我们来观察成人的世界里,下面这些现象是不是司空见惯?
在公司的会议上,踊跃发言的是不是经常是少数人,而多数人都喜欢做沉默的羔羊。是这多数人天生就喜欢沉默,天生就没有意见可说吗?我想更多不是因为天生的原因,而是在后天的成长中他们逐渐学会了“自尊”,学会了“怕丢人”,学会了“对失败的恐惧”。他们是害怕“万一自己发言失败该怎么办呢?”害怕“万一自己发言不好被同事笑话被领导记住”该咋办呢!
逐渐地他们就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怕丢人,怕失败,怕这怕那,所以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最后能力不但没有进步,甚至还有退步。市场经济下,真是如逆水行舟,你不进步,不就等于退步嘛!
还有很多人,做了领导,不是更有魄力了,而是更胆小了。所谓胆小,更多的是指,他越来越不敢把一个真实、有瑕疵、有无知有很多缺点的自己暴露在自己的上下级以及平行同事面前。
于是乎,他放弃了一些没有很大把握的项目,即使他能够通过这些高难度项目有所学习和成长,即使这些项目的进行和成功对公司会非常有意义,他也会本能的想要放弃他们。因为他怕,每一个项目都是自己的一张挪不动搬不走人人可见的名片,万一这个项目失败了,该多恐惧呢!会降低自己在下属面前的专业度和权威信任感,也就是他会被自己的下属所吐槽嫌弃。同时自己的上司又将怎么的看自己呢?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减分项。
他的恐惧太多了,所以它本能的就想放弃。可是它也忘了,做难事必有收获的道理。在自己的舒服区内做事儿,倒是不用担心失败,更不用担心被嘲笑被丢人的风险,可是自己也会因此而停滞不前。而在这个市场经济社会,你停滞不前,也就意味着你退步。
一个领导,是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会比他的下属都强的。这个时候,他愿不愿意非常坦诚非常坦荡地去请教自己的下属,来学习一些他们身上的优势技能呢?即使这样做会使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浅薄完全暴露在下属面前,他还愿意吗?我想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终究还是少数吧!
有无成长型思维是本质,而这个本质的区别则会完全投射出各种色彩缤纷的行为,这些不同的行为也能反映出我们到底是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还是没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有无成长型思维,对我们人生的影响有多大,可以回忆下自己一路走过来的经历。自己放弃过多少次尝试,放弃过多少机会,而我们放弃的这些“不敢为”的机会成本有多大,我们人生的代价就有多大吧。
同时对于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只要他认准了要去尝试的事儿或者机会,他就单纯的去尝试,把失败的恐惧和面子问题都抛到一边。这种人一生都在学习和进步当中,他的收获他的人生相比另一种人,必定会更加丰盈美满和有意义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