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非暴力沟通》p16-23
I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是什么蒙蔽了爱?有4个因素:
1,道德评判,人们习惯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
2,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3,回避责任,人们总是回避责任而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4,强人所难,人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我将惩罚你。
A1联系过往经历:
1、道德评判,比如前段时间大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看到凌玲这么坏,我就恨的咬牙切齿,非常希望她受到惩罚,得不到完美的结局。
2、比较,最现实的例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别人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中国孩子的噩梦。
3、回避责任,工作时碰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有可能会说这都是领导叫我做的,我也没办法,我也不想做,但我不得不做。
4、强人所难,还是举个育儿的例子(没办法,娃他妈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娃),我会要求孩子按照我的意愿完成一些任务,如果没按我的要求完成,我会对他有一些惩罚。很实在的例子,你家也有,对吧?
A2改进:
1、我们不应该将价值评判与道德评判混在一起,我们可以不认同别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表达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但不该指责他人。就像凌玲,我可以不认同她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但不该认为她就应该爱到惩罚。这其实又回到昨天的话题,客观的评价一件事物,不带入个人感情色彩。
2,比较这个话题,大家都太熟悉了,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谁谁谁,等等等等。说实话,我很少会拿我儿子跟别的小孩比较,因为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自身擅长的一面,何以要拿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呢,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我之所以说很少,是因为确实也存在一时口快的时候,尤其是当一群小孩一起的时候,我也会说,你看谁谁吃饭吃的很快。我以后该多注意这点,无论何种情况,做自己就好,不需要跟别人去比。
3、回避责任怎么改善呢?也许领导给了一个任务,你是真的不想来完成,你可能会跟同事报怨,我不得不去做,因为这是领导交代的。那就换成这样来表达:我必须要去做,因为我不想失去这份工作,我需要这份工作。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而改变你的心态,影响你做事的态度,也许就是这样由多个你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从而成就了今后的你自己。
4、强人所难,围绕育儿的话题继续。这个世界并不是都按照你的愿意来维持的,孩子也是一样啊,你只是给了孩子生命而已,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要把他教好,往好的方向去引导,但难道你不允许他有自己的思想吗?那你是造一台机器人吗?一台没有自己思想由你遥控的机器人?我想作为父母的初衷肯定不是这样的。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长期以来,我们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放弃这样的异化沟通方式,弯下腰来体会自己的内心,倾听同伴的声音,关注孩子的感受,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