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因为工作生活的原因,会经常旅行在外。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交通。交通方式有很多,火车、汽车、高铁、飞机、出租车、自驾车,有时还会乘船。
想一想各种方式,各有利弊。出租车,看上去特别快捷,但是眼看着计价器上的数字随着车轮滚滚频繁跳动,路途比较远的时候,真的是割肉的感觉。
以前做了一单业务,客户是澳门的,他们要求及时赶到省城,当时自己也没有汽车,只好搭车去。记得当时谈的价格好像是1200元去济南来回。现在想想都还会觉得特别贵。
出差去了别的城市,不是太远的还是会经常乘出租车。出租车挺好,就是不少车辆上有一股浓浓的味道,有的是缺乏清理的脏的味道,也有的司机会在车上抽烟。现在好多时候出租车并不是非常好找,也不好拦住一辆嗅嗅味道不好再找下一辆,很多时候都是忍了的。
二
后来有了快车、专车之类,大城市还好些,小城市的快车车辆普遍档次很低,基本也没有去政府备案。没有备案,是由于地方政府对快车的排量价格都有较高的要求,车的排量不够的办不来政府的审批手续。于是他们干脆就不办手续,直接上路经营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通过平台的审核的。
政府要求快车必须按照它规定的较高的标准,这看上去好像是加强了快车行业的管理,但事实上并没有起到管理的作用,反倒使得网约车行业出现了更多的乱象。
因为社会的需求在那里,因为出租车的很多方面无法满足现有的出行需求,所以必然要有一种交通方式应运而生。你规定了较高的标准,你审批还要收较多的费,我的车达不到标准,那我就不去政府登记了,正好也可以不交费了。不去登记,政府就连最起码的管理也无法到位了。
制定政策的人估计脑子有些进水了:买好车的人,他还需要出来跑快车?如果买了好车来跑快车,快车使用时间只能15年,过期就必须报废。一辆十七八万元的车,每天需要跑出多少路来才可以实现盈利?
我觉得有些行政机关出台的类似的政策,直接就是给政府提出的“全民创业”唱反调啊。
三
去不同城市间乘出租车或者包车毕竟还是不太现实的,比较近的,也可能自驾车。但是好像我自己开车出行,最多的是去济南,一天往返。一般情况下,开车出行,也就临沂到济南的这个距离还是可以的。再多了,就会感觉到累,优势是颈椎。比如去青岛,虽然比去济南远不了多少,但也能感觉出来。
也有不少是乘其他人开的车。我记得有一年我基本一个月跑一次济南。那时候山东省高院在历山路,所以附近的济南泉城广场、银座商厦、泉城路书店等等就很熟悉。
乘汽车跑的最远的估计就是从临沂到锦州、到北镇了。因为有一个案件,经历了一审二审前前后后乘汽车跑了六七次,每次都是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在车上自由受限不说,这颈椎真是让人受不了。亏车上人不少,互相说说笑话,吹吹牛皮,聊以打发难熬的舟马劳顿。
开车出行,开庭的话,一般都会在前一天出发。即使是下午开庭,也不敢当天早晨出发。记得有一次省高院下午开庭,早晨倒是很早就出发了,但是快有五公里就到济南下高速的时候,偏偏就有一个交通事故,一切车辆都没法继续前行。站在路边看着时间一秒秒地过去,看着前面隐约可见的下行路口,干跺脚瞪眼,一点办法也没有。这一次给我一个很好的教训,车再好,驾驶技术再高,都不要当天行动,否则连个替代方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