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和先生、婆婆还有2岁多的儿子在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指着对街好几米远的商店,喊着“捞鱼捞鱼捞鱼”。因为是被先生抱着,他急着要下来,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一家小商店,门口放了个桶,桶里插满了各色待售的捞鱼网兜,原来儿子不知道网兜的名称,只知道这是捞鱼用的。
为什么他看到网兜如此激动呢,因为在我给他讲的睡前故事绘本里,有个场景就是爸爸带着孩子们去河边捞鱼。听爸爸说这个是“网兜”后,激动地改口喊着“网兜网兜网兜”,试图挣开爸爸跑过去。可是爸爸不让,因为大中午的特别热,想赶紧回家,另外爸爸觉得说网兜不是玩具,拿回家没处用更没处放,所以坚决抱着不让他下来。儿子看着爸爸如此坚决,丝毫没有让他下来的意思,哇哇大哭起来,一边哭一念叨着“网兜网兜网兜”,双手挥舞着,试图可以挣脱下来。
我看在心里,十分着急,就跟先生说,“给他买好了,他好想要网兜。”先生有些生气地说,“这又不是玩具,拿回去放哪,可不能给他养成要什么都给买的习惯,这样他就会越来越知道哭闹能得到想要的。”我一时语塞。婆婆也跟着说,“小孩子都是这样的,看见想要的东西都赖着不走,一会忘记就好了。”
儿子哭得愈发厉害了,从哭着喊“网兜网兜网兜”变成了“我好想要网兜,我好想要网兜,我好想要网兜”,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听得我心都碎了,我觉得必须为儿子争取下,就跟先生理论:“谁说必须是叫玩具的东西才能买给他,不叫玩具的东西都不能买吗,只有专门做成玩具的才能叫做玩具吗?!”我实在不懂他的逻辑,他会三天两头的给儿子买各种车、各种款的乐高,因为它们叫“玩具”,是公认的“玩具”。而网兜是捞鱼用的工具,不是玩具,不适合小孩玩,所以孩子要也不能给买。
被我这样一问,他倒是不提玩具了。却说我纵容儿子,要什么都给买。这个锅我不背。我说,“不是我纵容他,是我知道他为什么想要,因为他之前都是在书上看到的,他今天看到真的网兜后当然很想要。”儿子这时哭得更加厉害,他爸爸实在抱不住了,只得放他下来,他一下来就往对街商店跑,结果奶奶拦着他小小的身体,根本没法突破,于是儿子扭头哭着往前跑,是那种情绪无法释放地跑。奶奶看着也心疼,说奶奶给你买牛奶喝。
我听到这句话,实在哭笑不得。为何大人不懂孩子的真正需求呢,他明明想要的是网兜,奶奶却试图用牛奶转移他的注意力,试图用牛奶去代替他想要得到网兜的需求。想起前几天看的一部公益短剧“镜子”,这部剧在告诉我们,每一个问题子女背后都有着问题父母。其中有个场景,老师问父亲,为何孩子会变成这样?父亲说,这正是他想不明白的地方,他提供给儿子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为何他还变成这样?他儿子说他只想要自由,他父亲的回答是“这怎么可能”。看到这,我就看哭了。从内心想去拥抱那个被父母切断自由的孩子,那个为自由作困兽之斗的孩子。
回到我儿子身上,没能得到网兜得他依然在哭,我抱着他、轻轻地拍着他安抚他。此时,先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觉得不应该给他买,婆婆依然不停地试图说给他买牛奶转移注意力。此时,我也不想因为这件事引起争论,一路上抱着儿子,告诉他妈妈知道他很想要这个网兜,一会到家妈妈会打开淘宝,和他一起挑选他想要的网兜。一回到家,我就打开手机,把淘宝上的图片一张张拿给他看,让他自己选,他这才破涕为笑。我想我这不是纵容,因为我知道他是真得很想要。
反思儿子要网兜的这件事,我在想,到底如何分辨他的真正想要,分辨自己在人生中的真正想要。
真正想要是无法被轻易转移,被替代的,真正想要的是始终在那里,不实现不罢休的。真正想要好听点描述叫梦想,不好听点描述叫执念。它自带勇气,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孩子的真正想要很容易被大人粗暴拒绝和否定,而我们大人为何时常不能获得自己真正想要呢,可能一来我们还没有找到我们真正想要,二来出现了想要的苗头却没去坚持。
读懂孩子的真实需求,读懂自己的真实需求,读懂伴侣的真实需求,恐怕是一个幸福小家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