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三毛于我似乎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在同龄的女孩子们都沉迷琼瑶的时候,我独爱三毛。
《送你一匹马》、《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都让年少的我心动不已,甚至觉得自己的血液里也有着浪迹天涯的因子。
少年的我读三毛的故事,感受着她的善良真诚和洒脱细腻,悸动的心也跟随三毛浪漫的脚步,探索这世界的新奇有趣。在懵懂的青春岁月,三毛是影响我颇深的一位女作家。
成年后的我,依然向往如三毛一样四处流浪,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知这个五彩缤纷也纷繁复杂的世界。
三毛是个感性十足的女作家,她非常敏感,特别细腻。她的文字也充满灵性、饱含深情。她饱满地给予爱,也渴望深深被爱。
这种强烈的情感在她失去爱人荷西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荷西带走了三毛的部分灵魂,她文字中的单纯快乐也随之离去。
这种感受表露的最明显的就是这一本《万水千山走遍》。这是三毛在失去荷西之后的中南美洲游记。虽然三毛依旧在天涯流浪,但她的心,她的笔,却始终带着一缕沉沉的哀伤,让每一位读者都隐隐心痛。
在《万水千山走遍》这本书中,三毛保持了她一贯的旅行风格:深入最普通的民间,去听去看去感受。
这一路她途经墨西哥、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
这一路她住着普通的旅店,吃着大众化的小吃,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痛苦,穿行在不同国家的小城和村落,感受那里的民风人心,见证民众的喜悦和苦难。
三毛也依旧用她一直以来简单朴素的文字,纪录着她眼中所见的平凡世界,忠实地做一名生活的见证者。
只是这一次的旅行,她的心中更多的是悲悯,也流露出对她自己命运浓浓的宿命感。
在中南美洲的第一站墨西哥,三毛描述了她看到的神袛:墨西哥大神每一个石刻的脸,看痴了都像魔鬼。
她对一尊形象是吊在一棵树上的自杀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毛说“世上无论哪一种宗教都不允许人自杀,只有在墨西哥发现了这么一个书上都不提起的小神。我倒觉得这种宗教给了人类最大的尊重和意志自由,居然还创出一个如此的神,是非常有趣而别具意义的”。
她这个想法似乎为她最终了结自己生命的方式做了提前的解说。
三毛这样描写大部分她所见的墨西哥人---“便如上帝捏出来的粗泥娃娃,没有用刀子再细雕,也没有上釉,做好了,只等太阳晒干,便放到世上来了”。
即便如此,她“还是觉得城镇人民的脸比神庙更引人”。
三毛在旅途中被司机小贩欺生宰客,也被陌生人善待温暖。她遇见粗鲁无礼的游客,也遇见温柔谦和的当地人。她见证着真实的普罗大众的生活,看到他们的快乐,也感受他们的忧伤。
在三毛笔下洪都拉斯首都的夜是这样的:是浓得化不开的一个梦境,梦里幽幽暗暗,走不出花花绿绿却又不鲜明的窄巷,伸手向人讨钱苦孩子的脸和脚步,哀哀不放。
三毛在厄瓜多尔似乎找到了自己前世的记忆,那是一个印第安姑娘,拥有一次短暂也美好的十九年人生。
三毛在秘鲁看到印第安人时心生亲近,仿佛回到了族人的怀抱;而在阿根廷,三毛似乎又一次感受到了情人般的爱意…
三毛这一次的中南美洲之旅,像见证,也像寻觅,她心中纠结着许多悲伤,也充塞了太多迷惘。这些都是在她之前的书里所见不到的情绪。
文字如心境,了解在写这本书时三毛曾经历了什么,就更能体会她文字中传来的隐隐哀伤。
中南美洲,这块神秘的大陆,在三毛笔下充满了人生悲苦。或者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这本书我只翻看了一遍而已。多年后再读,心里仍旧是一声叹息!
整本书的基调就像写在扉页上的那段文字:这儿是青鸟不到的地方
人们从没有听过它的名字
便也没有梦了
失去了荷西的三毛,心已经没有了栖息的地方,所以无论她的脚步在哪里,都更像是一种自我放逐式的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