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读《打开别样教育世界》序二《让电影成为助推儿童成长的生命阶梯》有感
王晓琳老师在《打开别样教育世界》序二《让电影成为助推儿童成长的生命阶梯》文中说到:“当这个世界给一个家庭送来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不应只是物质上富足,更重要的是有精神的成长空间。这是每一个新孩子对世界的渴盼和诉求。当一个母亲给学校送来一个孩子,我们应该营造什么样的学校生活?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故事丰富孩子的童年?有没有童话带领孩子领略奇妙的世界?有没有诗歌润泽孩子的心田?有没有经典电影形象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榜样?”
我被深深震撼了。或许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也才能成为合格的老师。而“长大了便忘了过去的自己”的我们似乎不明白其中道理,或者说只是心里明白——只局限于“心里”的明白。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至于成尚荣老师在《儿童立场中》所说的“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更是不为多数教师理解,而笃定地去践行。
多数教师眼里只有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课,专心做题追求分数的学生,而没有重视在桌椅之外,成全学生的生命成长。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的目标是幸福,而不是成功。教育的成功不是分数,而是成长。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它恰恰追求的是一种幸福,成全的是人性的思辨,助力的是人生的成长。试想,当我们用适当的电影,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孩子们观看,孩子们一定会从中获得精神的幸福,心灵的愉悦。并且可以填补孩子们空虚的思想与无聊的时光。说道“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让我不得不想起孩子的那单一而又匮乏的课间活动。这两年班级被安排三楼或四楼上课,课间时间少,孩子们是不可能下楼去的。一周只有三次大课间才会去操场,而且要升旗、做操、跑步,至于孩子们在操场上的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说,的确少得可怜。
课间管理,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实行的是前七后三无缝式对接。上节课老师下课后要在教室里停留七分钟,下节课的老师,要提前三分钟到教室。这样一来保证时时刻刻都有老师在教室。这样一来,对于多数教师,既然在教室就想着索性上课。美其名曰多上课总有好处。可怜的孩子们,除了上课就只有上厕所的时间了。
学校不注重其它课程的开展与落实。那我们这里也是个奇葩的地方。小学也是不太上英语课的,因为期末考试根本不考英语。这样一来学校里基本上只剩下两种课了——语文与数学。正是因为只剩下两种课,学生在校园里也只剩下学习,因此考试成绩确实非常不错的,基本上每个班每科成绩平均分都能达到90分以上,更有甚者达到98分多,接近99分。身处其中的老师,似乎也没办法挣脱这种怪圈。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很不喜欢这种高平均分的状态。因为我认为孩子们除了语文数学的学习,其他根本什么都不知道。而孩子们这样的年龄恰恰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而老师们让他们错过了很多很多。
我想过,去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这么大的学校,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又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他。或许这是因为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定,过一天是一天才导致的结果,因此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想法也终究只是想法。如今有这个机会,让我重新思考孩子们的“桌椅之外的空白处”。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事实上,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每当看到孩子们,就算是上厕所的几分钟,也会争分夺秒地玩他们那单一的游戏——要么是玩一些扑克牌,要么是玩一些橡皮泥。总之玩的东西非常单调。因为有的东西稍微有一点危险性,学校都不允许他们玩。每当看到孩子们争分夺秒地围在一起,我都感到非常纳闷,也觉得孩子们非常可怜。而这所有的一切,是因为老师离孩子们太远了——心与心的距离。
如今参加了新教育,我得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生活,思考如何才能够让孩子在教育生活中活的幸福,怎样才能够让孩子学到一辈子可以用的东西。是的,“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对于我来说,或许它就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电影课程,就像是一场及时雨,给这个处女地带来了希望。我想在这块处女地上一定会开出鲜艳的花。努力吧!让我们借助电影,与孩子们一同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