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跃前
旧时的梁实秋老先生是个美食家。或许无聊,书读的精,学治得渊博,物质匮乏的年代,城市寂聊无喧,能穿耳的只有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了。美食与吆喝同来时,一句吆喝便是直勾勾的要你听得馋水直流,吧咂声咽,大文学家总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把文采喷溅得“乱花落马路,晚霞彩碧空”了。而谈起吃,更是如此了!
《雅舍谈吃》就是这么吃出来和想出来的。
一半是实践,一半是念想。
我负责吃,你负责看,你就不会胖!
吃也是体力活,我也不会胖!
很多人读了雅舍谈吃,不能自拔,摘了其中很多名句,有一回我看了,做饭吃饭时总是会自动入戏,研究起烹饪的动作,油锅翻滚的温度,和如何把一只生物经过无数动词的转换,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我此时多么想有个删除键,清除这些公式化的解读,公式化的阐述。但没文化毕竟是不行的,没美食更是不行,而且只能是像梁先生所说的那样,要达到一定的物质基础,生活才能讲究境界。最文,最俗,最容易上手的,就要数吃了。吃出名堂,吃出境界,煮出美味,尝出用趣味,一番人不因阿谀奉承都能赞不绝口了,那真是乐趣无穷,满足无限。时不时冥想出把美食化作骨灰级的爱好了!
烹饪,是一门艺术活,正规训练就别提了,翻锅颠勺,刀工拼盘,这些最基础的,往往是真正以此为业的厨师们必修课。我们要吃,要煮,跳过了这些常规游戏,直奔生活主题。大多数人研究起烹饪,往往就是从吃货开始的,不论你是CEO,CFO还是什么局什么长,吃多了餐馆,就像逛完了风月场所一般,自然有女人跟你讲解其中风月,吃饭也是这样,你尝到了很抓脑的食物,厨师在场,免不了要问这怎么做为啥这么好吃,了解了一些细节后总会恍然大悟。这在逢年过节或会作为秘密武器,派上用场,陪家人露俩手,炒上几菜,热闹热闹。这时平日里累计的风月印象,悉数在这里断续的依葫芦画瓢,喜不自禁……
有那么一阵子,约三五年光景,我很能吃,每星期团建聚餐,吃近百来家小饭馆,其中最贵的当属那个宝了,那样那些名字带花园的,咋舌的贵,料是上等了,贵不是一般贵。比如龙虾鱼膘面,这虾是南太平洋某石缝中抓的,这面是粉碎了海鲜和干贝汇入了面粉,压打抽条,下锅时,面里貌似很多的细孔,有点弹,又多汁,看起来是面,入口感觉不是在吃面,类似一条条细细的炸鱼膘那样,像一团海绵把鸡汤鲍鱼干贝汁尽数吸入,既有面的弹力,也有汤汁迸发牙缝触抵味蕾的甜美,此时脑补了舌尖里的音乐,配上那句经典的“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实在蛮像美食家那样,大侃食材的美,烹饪的巧,品尝的爽了。可三百大洋一碗面,也是贵的有点像医生的挂号费了!这么一点点是吃得很摇摆的,贵与不贵的纠结中要不要再来几碗!
能吃多数不以为然,不胖就是卡路里消耗有点狠了,这不用力还真是不行!不是一句随便的羡慕就能达到的!比如每天五点准时起床消耗一些卡路里!
所以,看别人轻松,真实是恰恰相反!
人穷就应该多努力,起码想吃啥就吃啥,这点财务自由还是要有的。
人胖更应该多努力,起码想吃多久就吃多久,这点身体素质还是要有的。这个久不是一顿饭的时间,是你一生的长短。
我周末拜访了老友,随意寒暄了几句,也是回复的经典:“好不好还是一如既往的老样子,你穷,你有朋友,不寂寞,你也是很开心;你福,你有朋友,不寂寞,过得更开心,富得很无聊,穷得很无聊,都是劣质的生活质量。我们去吃点东西吧!”
我们选择了现烤的长汉堡,都是菜,没有喝糖水了(可乐雪碧),健康在50岁的台阶上看起来尤其重要!这样才我们都不会胖了。
三十出头,对于五十的高度暂且是观望情绪,并不需要体会深刻!大体是领略不到老之将至的无奈感了!
喜欢请留言和点赞!谢谢
2018.12.30 南洋星洲 罗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