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总是那么熟悉的开始,林见清和方小晓这样的两个北漂男女在火车上偶遇,若干年后彼此体面地在飞机上重逢,彼此感慨:后来的我们好像什么都有了,只是没有了我们。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那几个瞬间:2008年,林见清为了替方小晓出那口“被小三”的恶气,打架进了局子,那年春节,方小晓在林家过年,笑嘻嘻地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唱《北京欢迎你》,说林见清是因为要忙一个展而回不来家过年——她已经欠他人情了,怎么能让他的老父亲和家里亲戚在大过年的为林的安危担心呢?
扛着行李离开林家的路上,方小晓哭了,泪流满面。人在异乡的艰难,是最不想家人知道的,咬牙也得顶着。
2009年林见清和方小晓在后车厢塞满了北京特产烤鸭,在包间里和大学同学们吃饭,烤鸭是礼物,见清在500人的大公司上班,小晓随口说着公司一年赚十几个亿的“噱头”——那些留在当地的同学们随口一句:某某是我们的县委秘书。买单时候的那串数字也让见清和小晓为难,县委秘书同学爽快买了单,轻飘飘一句:等你赚了大钱再好好请我们吃一顿吧。
林见清在男洗手间外其实早就听到了同学们的议论:在北京工作又怎么了? 到时候买房生病孩子读书,哪样不揭他一层皮?事实是残酷的,选择北漂的林见清和方小晓,都面对着混不出来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尴尬,那是一种无声的呼吸里的疼痛。
方小晓和林见清,七七八八在北京混了好多个年头,舍不得打车因为可以吃两顿饭,打上了就大声呼喊:北京你听到了吗,我们马上就要发了!
他们住过地下室,捡过破单人沙发,做过各种工作比如美甲小妹,酒水服务员,房产中介,电脑城,快递员......哪怕到了要分开的时候,方小晓也还给林见清留了一半的面,说明了那个时候吃面依然是他们的日常,北漂生活总是让人憋屈的沮丧。
方小晓和林见清隔着一列地铁,一个没有追,另一个没有下车——或许当时的他们,谁也给不了谁后来,也就谁也不想成为谁的拖累。
因为方小晓最初是想嫁给有钱的北京人,所以林见清发达之后她说了一句:你觉得我和你过不了苦日子,你怎么就相信我能和你过好日子?——因为爱对方,他们都变成了对方喜欢的样子,可悲哀的是他们已经不是原先的他们。
会做粘豆包的林爸爸,是来自家乡的温暖,骨子里这位善良的老人已经把方小晓当成了儿媳妇,所以最后不是她的时候,老人很难过,老人给小晓的信里说: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对方,真的很难。
后来的我们,才发现年轻时无数人辜负了当下,那时候我们拥有着大把的时光,除了没钱,那一寸一寸的青春在指缝间溜走,是北漂沪漂广漂深漂岁月里不起眼的小浪花。那个曾经陪伴一起异乡取暖、憧憬衣锦还乡的你的“林见清”或”方小晓“,他/她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