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学的是发菩提心的前行,对下士道、中士道的修行生起意乐,发菩提心,本课学习发菩提心的正行:从发世俗菩提心到圆满胜义菩提心的过程。
通过修习七支供、中下士的意乐,菩提心的两种胜利,才能升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为使菩提心坚固,要受愿菩提心。受持愿菩提心戒时,首先要皈依(直至菩提永皈依,是对一切众生、诸佛菩萨的承诺),然后受菩提心仪轨,接下来修学菩萨戒(菩萨戒,可以先学戒,再受持)。其中,《瑜伽菩萨戒》的开遮更善巧,更有人情味,更符合凡人根基,更易受持。
修学菩萨行,主要是六度四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般若、精进、禅定;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思维六度四摄的胜利,升起践行之心。
受戒,不仅仅是为了持戒,而是为了圆满菩提心。因为菩提心必须通过菩萨行来成就。菩萨戒的根本戒,要拼命防护,莫令受到染污。一旦犯戒,必须根据忏悔仪轨,如法忏悔。内心因贪嗔痴受到染污,用忏悔对治,去除思想负担,保持人格和身心清净。忏悔得清净,忏悔得安乐。
受了菩萨戒,就按照六度四摄让心安住于善所缘,就是止。修止,是为引发胜观(无漏慧,契入空性)服务的。
修行要解决的就是我法二执,见道后修道,以空性见照破我法二执,照破烦恼习气。证悟空性后,见道后,世俗菩提心才能转化为胜义菩提心。
显教的理路——三无漏学;从依止善知识到止的部分,属于方便。只有方便,没有空性慧,就会着相;只有空性慧,就无法利益众生。方便智,是帮助我们成就福德资粮的。三种殊胜慧属于六度中般若智范畴,帮助成就智慧资粮。方便与慧是成佛两大内涵,缺一不可。
道次第给我们的次第和项目都是不可缺少的,根据共道调整身心,有了一定基础后,进入“果乘”,可以快速圆满两种资粮,快速成佛。
分享:
上周有和师兄们一起去西园听师父开示小读,内心除了震撼随喜各地师兄的大愿力以外,更多的是自我的反省,我开始反省自己办小读的初心,我这里所说的初心就是当时的发心,我起初似乎是没什么发心的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有现成的,辅导员说要两条腿走路,在做的时候对自己的修学会有好处,我就稀里糊涂的做了,其实也有想让更多有缘之人进入三级修学这样会对我的管理和沟通更顺畅一些,就不会又那么多违缘。这似乎就是我的发心。对比其他师兄的大愿力,我真的自惭形秽。也正是因为我的不坚定的发心,所以做起来就仅仅把自己扮演成了服务者,会员来的时候环境氛围要营造好,端茶倒水要伺候好,还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心情等等……其实和师父以及慧晶师兄所传达的小读完全不一样了,跑掉了。也有一搭没一搭的开着,至于有多少人真的进班,我是一无所知,我似乎把她们扔进三级修学分享会后就不怎么关心他们了,所以也造成了中台统计等的问题。在这里就是因为我的发心不对,没有发起菩提心。
那为什么没有发起菩提心呢?因为慈悲心不够,自己发起了出离心,却没有慈悲只顾所做的一切为自己服务。这修的可不是我们大乘学子的菩提心。自从上节课学了菩提心后,感受到了菩提心的殊胜,很欢喜,做什么事脑袋里就冒出来要发菩提心去做,但是我发的目前应该是世俗菩提心,因为还有我法二执在里面,同时我自己也没获得空性见。但是我相信照着师父为我们设置的三级修学模式有次第的修习一定是可以见道的。
很久以前看到的一本西方哲学书籍里就有这么一句话:真正的自由来自于自律,吠陀经里也更是将控制与自由(BUDDHDI与ANANDA)合写在瑜伽修行的第五层,我思维这是有其一定意义的。所有的修行都是将戒放在第一位,我从前没有太多思维其中的胜利及过患,这节课的学习让我有更多时间来思维。首先,受菩萨戒,是发菩提心到圆满菩提心的过程。这不就是成佛的过程么?难怪上节课说发心到位立即成佛。因为此刻已圆满这课大所得的大慈悲智慧之心。那如何修菩萨戒呢?六度四摄。我想我此刻可以从这六种法门和四种方便着手。将自己每个月的净财拿出一部分固定修布施修自己这颗舍心;另外遵从五戒以及瑜伽中的制戒和内制修持戒,断三毒;在与家人的共处之间修忍辱,换位思考,多点慈悲和温暖的关爱,遇事不有过多波动的情绪,只有内心平靖,才不会有浑浊蒙蔽眼睛,方能有最佳决策;多闻多思维勤修精进,只有这样才能有般若智慧;每日定课座上观修七支供内容,座下多践行思维调整反复强化,修止观得禅定;这几句话说的很轻松但践行更需努力,昨日看到朋友圈很多人又在立flag,我没敢立,去年的flag几乎都没实现(送自己三十岁的礼物被退了,因为我认识到家里的菩萨更重要;勇猛的事业上的事更没实现我在缩水了);今年的FLAG啊,只希望修学、修行精进,心再平静一些,智慧些。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成道,但此时此刻我要好好安住,先见道。
比起同喜班,最近几个月我才觉得自己像是在修学,自己内心法喜充满。而且当你真的发愿修行为第一位以后,其他的所有都会为你让步的。以修学修行为中心,以其他社会角色为辅的人生,这是我想要的吧?目前是这样
顶礼三宝 导师
感恩师兄们
观澜丨南京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