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我断断续续看了一点书。
之所以断断续续,是因为大部分书,我都没有看完。本质原因是,这些书对我来说,要么太无聊了,要么太难懂了。
比方说《怪诞行为学》这本书,它的前言和第一章实在太无聊了,我感觉就像是,春节喝醉酒的长辈,强迫着要和你讲人生哲理。
再比方说《这才是心理学》 这本书,它的第一章太难懂了,实在是看不下去。
真正看完的只有《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因为这是本故事书,内容浅显易懂。
一方面,故事书容易阅读,另一方面,实用类书籍带来的启发更大。我们要怎样,变得擅于阅读实用类书籍呢?
我的想法如下:
1. 阅读一本书,就像是接触一个人,我们接触的时间越短,判断就不客观。如果能耐着性子深入交流,就会发现书的美妙之处。《拖延心理学》 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让人感觉扎心的片段。
很庆幸,我继续了阅读,否则,我会失去一个清楚认识自己的机会。
2. 好书就应该反复阅读
很多人(包括我)会有一种奇怪的想法,认为一个知识点,要么被我们理解,要么不被我们理解。只要第一次没搞懂,就会轻易地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读书的本事,没有积累扎实的知识。
但问题是,只要不去探索新知识,我们会永远不扎实,也就永远无法积累。
再难懂的知识,都有被我们理解的一天,如果我们能不断尝试去理解,一点一点,反而就真的能搞懂。
就拿《如何高效学习》 这本书来说,第一遍阅读时,我真的一脸懵逼,什么叫做「整体性学习策略」 ,完全搞不懂。
但看得多了,总算明白了,这就是「让知识产生链接」 的意思。
我是怎样看懂《如何高效学习》 的?
1. 放慢阅读速度
真的慢,100字/页的电子书,我花了大约1分钟才看完,但好处显而易见,我终于明白了整体性学习策略的五个步骤:
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
而且,我用做菜的步骤,对应了这五步,也算得上是学以致用(拓展环节)。
看红烧肉的菜谱——学做红烧肉——学着做红烧鱼——发现红烧鱼里不适合放土豆——做出了好吃的红烧肉
2. 理解了一件重要的事
有件事很重要,我们都明白。
但是,我们不理解,或者,不愿意理解。
这件事就是——有很多事情,都需要跨越了阶段才行。
比方说,大部分人考驾照,都要花很长时间学倒车入库。极少数人,可以一天之内,拿到驾照。生孩子就是要十月怀胎,一个星期就是生不出来(至少目前还不行)。
读书也如此,有些内容理解不了,我们可以缓一缓,看到后面的章节,就能更好的理解前面的内容。
一些比较困难的内容,只要你多使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的资料,也会更容易了解。
极少数特别困难的内容,就算我们搞不懂,也关系不大。
我们要允许自己,未知一些事情。比方说,费马大定律,我就完全搞不懂。
驾驶宇宙飞船的方法,我们暂时没掌握,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