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谢怀安只是一个稍显聪慧的闺阁小姐,不擅女红,喜爱文史,谁曾想有一天,竟能女主天下,建立大梁王朝
第一章 出生
元显7年8月,大夏都城长安,往常热闹的大街这个月基本没有什么人,天太热了,又连着两个月没有下雨,土地都裂出了口子。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内心一片焦灼,朝堂上,太史令已上奏皇帝,请皇帝去龙庙祈雨,祈求上天庇护。
在天水街的谢府内,当家主母杨夫人已怀有9个月身孕,今日吃完午饭后感觉劳累刚小睡了一会,梦到一条龙向自己扑来,瞬间惊醒,肚子开始一阵一阵下坠的疼,好在侍女一直随侍左右,杨夫人立即吩咐彩霞把稳婆叫来,明月找到老爷的随从到府衙通知老爷,其余两个侍女扶她到产房。刚到产房,杨夫人就止不住的哀嚎起来,同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闪电像是要劈开天空,雷声震耳欲聋,雨瓢泼一样的下来,给地面砸出一个小水坑。伴随着杨夫人的哀嚎,雷声,雨水的哗哗声,持续2个时辰后,小婴儿终于呱呱坠地,她不像别的婴儿那样哭着来到世上,这个小婴儿一出生就睁开了眼睛,脸也不是邹巴巴的,而是柔嫩光滑,她只是好奇的看着这个世界,当稳婆把婴儿擦洗好放在杨夫人身边的时候,婴儿笑了起来,外面的雨也停了。
院子里响起2道声音“是不是妹妹出生啦”“是不是生的乖女儿”,也不怪父子俩都期待这个宝宝是个女孩,府里已经四个臭小子了,多想要一个香喷喷的闺女(妹妹)啊!
大丫鬟彩霞立即把珠帘掀开,迎了老爷和四少爷进来。只见谢府老爷身穿紫色袍服,腰坠一块剔透玉石,头戴官帽,浓眉大眼,十分俊美,后面跟着的孩童眉清目秀,鼻头微微上翘,长大了必然也是个美男子。这俩人快速走到襁褓前,
“哇,妹妹好漂亮啊”
“曦儿,不愧是咱们女儿,真漂亮啊”说着,就把婴儿抱了起来。
“老爷,天这么热,别抱孩子了,一会儿把你闺女吵醒了”
“就是,爹爹快放下,让我看看妹妹”
谢老爷把婴儿放下,温柔缱绻的看着妻子,“曦儿,辛苦你了,没想到孩子会早产”,杨夫人对着丈夫安抚的笑了笑,“我没事,不用担心,说起来,还是做的那个梦吓的”,随后杨夫人把梦讲给了丈夫。谢老爷一听,觉得这个梦跟龙有关,不管天意如何,都不能再讲给第二个人听。杨夫人点头称是。
起名字的事终于再次被提上日程。早在怀孕之初,夫妻俩就为名字起过争执,一直没有定下来。经过这个梦后,夫妻俩都隐隐觉得这个孩子非池中物,以后恐有大造化,想到这,又觉揪心,怕日后小女儿经历磨难,只希望是自己多想,这个孩子能顺遂,平平安安的就好了。最后,夫妻俩给孩子取小名安安,加上这一代为怀字辈,大名就是谢怀安了。
第二章 谢府源起
谢府主人谢士林祖籍洛州,是一个耕读家庭,半耕半读,农忙了就耕作,农闲了就读书。靠科举走入官场是这家人的梦想。谢士林的父亲谢元崇埋头苦读,可惜在40岁的时候才中秀才,就把希望寄托在长子谢士林身上,谢士林从小跟着父亲一起读书,可他也很笨,背书背很多遍记不住,第一次参加院试就落榜了。经过这次考试,谢元崇觉得自己教儿子的方法可能有问题,还得找到更厉害的老师,再说了,如果科举走不通,有名人举荐也是一条路啊。
当时,太傅杨璟因年迈多病辞官回乡,居住在洛州的朱雀大街,是洛州炙手可热的人物,天下学子都想得到杨太傅的指点,希望在文章上有所突破,在杨府拜见的学子都被以太傅年迈多病,不能操劳拒绝入府。谢元崇的父亲与太傅有些交情,当年两人曾一起读书,因太傅家贫,买不起书的时候还是谢元崇的父亲资助的,有这一层关系在,谢元崇就以探病为由拜见杨太傅了。
杨太傅一听是故人之子,又见谢元崇心思单纯,只关心自己身体情况,便真心喜欢了谢元崇。问他家里的情况,孩子读书的情况,谢元崇一一回答。听到他说长子落榜,便让他明日带长子来府中。
第二日,谢元崇带着谢士林来到杨府,杨太傅一看谢士林芝兰玉树,容貌俊秀,又见他谦虚沉稳,觉得此子将来必定不俗,就说我当你老师如何,谢士林当即跪拜,认下了老师。
此后,谢世林跟着杨太傅读书,不仅深刻领会了写文章的要义,对于朝廷动向和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的性格也有了一定了解。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元显3年,成了皇帝钦点的状元郎,先在翰林院任职。元显五年,因在与北边匈奴的战争中做出重量轻,射程远的弩箭,官拜工部尚书。
谢府的主母正是杨太傅的七女儿杨曦。说起杨曦,也是一大奇闻。她是家中小女儿,父母兄弟都宠着她,不学女红,倒是喜欢看书,经常跟杨太傅一起讨论文学艺术。她在诗歌上很有造诣,在诗会上多年霸占魁首,是人人皆知的才女。杨曦16,17岁的时候,提亲的人能把杨家的门槛踏破,可她不知道春心未动还是怎么回事,说她此生不嫁,这辈子要侍奉佛祖。
21岁的时候,谢士林成了她父亲的学生,她给父亲请安的时候经常碰到他,两人渐渐熟悉起来,从诗词歌赋谈到人文历史,彼此都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感。
谢士林去提亲的时候,杨太傅很高兴,谢士林虽然门第不高,但为人勤勉好学,又尊师重道,杨太傅早把他看成自己的孩子,见他跟小女儿情投意合,便应了下来。也就有了现在的谢府。
第三章 谢府四公子
谢怀安上面有四个哥哥。分别是大哥谢怀远,二哥谢怀玉、三哥谢怀德、四哥谢怀休。
谢怀远今年12岁,不喜读书,倒喜欢练武,如今在镇北将军帐下听令。他小的时候,一看书就犯困,一篇短文背二十遍还是记不住,天天就拿着木剑在府里找侍卫比赛,他爹很是发愁。毕竟,他们谢府就是读书读出来的,再说了,真有仗打,也不舍得自己的儿子上战场,古来征战几人回。谢老爷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又带着他遍访名师,就想找到个能教这个儿子,让他喜欢读书的。可毫无起色。最后,夫人规劝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再说了,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说不定咱们儿子是武曲星下凡,天生就是做武将的材料,到时候为圣上开疆拓土,你可别眼馋。”最后,谢士林对谢怀远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还是得读书,毕竟当武将也要懂点兵法才好,但因为目标不是考科举,对文章的辞藻就没那么高的要求了。
谢怀玉和谢怀德是双生子,两个小家伙长几乎的一模一样,如果不是十分熟悉的人,根本分辨不出来。连他们亲爹谢士林也是等他们大了些,看出性格不一样之后才能分辨出来的。谢怀玉比谢怀德额头宽些,下巴圆些。小的时候,一个哭起来就带动起另一个,感觉就像两个混不吝。谢怀玉的哭声要响亮些。谢怀远总是能从他们的哭声和长相中分辨出二弟三弟,谢士林看着听着都一样,为此没少得到夫人的嘲笑。现在他们8岁了,跟着自己的大舅舅杨济读书,两人都聪敏好学,能举一反三,又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杨太傅不时也会指点一二,有时两小子的问题杨太傅也答不上来,谢士林心中暗暗高兴。
谢怀休今年5岁,刚刚启蒙,有两个爱读书的哥哥珠玉在前,谢士林对他的要求并不高,妹妹出生前,小家伙还喜欢耍赖撒娇,三个哥哥都让着他。现在妹妹出生了,他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他本人并没有不高兴,每天都沉浸在自己当哥哥的喜悦中呢。
谢府的这四位公子性格迥异,各有特长,在父亲和母亲的关爱和教导下,兄友弟恭,一片和谐。现在他们把自己的关爱都给了谢怀安。
大哥拿出了小时候的木剑给妹妹玩,说要等妹妹长大了教她练武,一定成为一个美人侠客,逍遥自在,谁也不敢欺负,得到了老爹的一个白眼;二哥说妹妹才不学武,学武那么辛苦,有大哥在就好了,妹妹要像娘亲那样成为一个大才女,谢士林暗暗点头;三哥说大哥二哥都不对,妹妹什么都不用学,他们四个保护她,等妹妹大了就招个上门女婿,什么都听妹妹的,谢士林大笑,称赞谢怀德想的周全,主意甚好;四哥不参与他们的谈话,正在那里哄妹妹笑呢。
谢士林和杨曦看到他们这么疼妹妹,觉得自己的教育真是成功,没白疼这四个小子,有四个哥哥在,女儿一辈子都不用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