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新闻让人触目惊心。妈妈拉着女儿跳海,只因女儿不能认真听课,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多次劝导仍没有效果,想要吓唬吓唬她。幸亏民警及时把她们拉回来了。妈妈仍然声称自己只是想吓唬吓唬女儿。而她的女儿呢,则是一脸惊恐,哭着求救。可想而知,这件事对她有多大的影响。
网络上随便搜索“做作业”“跳海”,各种关于父母与孩子做作业发生冲突,鸡飞狗跳的新闻扑面而来。
为什么写个作业,父母和孩子会爆发出这么大的冲突呢?为什么一提到做作业就鸡飞狗跳的?到底是这届父母有问题,还是这届孩子有问题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实在想不出来也不要紧,有教育专家帮我们找到了原因所在。在《高情商养育》这本书里,作者为我们指出了不断发生亲子冲突的原因;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父母哪些行为看似爱孩子,实则伤害孩子;在日常沟通中,应该如何“听”到孩子,为什么对孩子说的话,一点用都没有呢?像上文中提到的女孩,为什么妈妈多次劝告仍然不能完成作业呢?妈妈应该怎么做才有效?这本书里有非常多接地气的案例和讲解,这就不得不提到作者了。
《高情商养育》一书的作者呢,是徐婧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国新闻一等奖获得者,黑龙江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优秀人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而且她还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她有着丰富的亲子心理咨询经验,书中的案例都是作者在日常咨询中碰到,经得当事人同意后写在书籍里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很惊讶地发现,这说得不就是自己嘛!
读这本书你会有哪些收获?
作者会告诉你哪些话最好不要对孩子说;
父母与孩子说话的五个原则;
父母的哪些做法,会伤害孩子;
哪些父母会培养出叛逆孩子;
当讲道理行不通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为什么父母付出很多,孩子却不领情呢;
优秀的家长具备的6种素质;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等等。
育儿小妙招分享。
大多数的父母是爱孩子的,孩子也是爱父母的。但如果正确地表达爱呢?书中有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点。很多现代家庭是“丧偶式家庭”,爸爸因为工作原因会缺席家庭教育。爸爸们其实也非常委屈,为了赚钱养家,常出差,不能陪伴孩子,也是非常无奈啊。那是不是没有办法与孩子建立爱的关联呢?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三个非常好的建议:
1.给孩子留纸条。
对于总是非常忙碌的爸爸来说,下班孩子睡着了,上班孩子还没醒,是常态。看着孩子熟睡的面庞,心里有万千的爱无法表达。怎么办呢?给孩子留个小纸条啊。可以写写每天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或者对孩子表达关心等等。即便孩子不认识字,妈妈可以代读。通过这个小纸条孩子也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2.藏“宝物”在家
如果爸爸经常出差,可以先在家里藏好宝物。等出差以后,过一段时间给孩子一个提示,比如“沙发下有玩具”“衣柜里有块糖”等等。这样孩子也能够感受到爸爸的存在。
3.工作安排告诉孩子
很忙碌的爸爸,可以试着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安排。既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建立时间观念,而且让孩子的生活有了盼头。还有多久就可以见到爸爸啦。爸爸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畅想下在一起玩的场景等等。
当然了这只是本书里父母对孩子表达关爱的一个小妙招。贯穿整本书的都是父母应该如何爱孩子,爱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底蕴。
学会做智慧的父母。
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点是,父母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书中作者提到一位来访者的故事。她说,每次提醒孩子做一件事情,但他总是不放在心上。一直需要提醒,才会记得。相信这是很多父母会遇到的问题。常常听父母抱怨,为什么说了很多遍,孩子就是记不得呢?为什么说很多遍,孩子就是不听呢?为此苦恼不已,正如开头新闻中的那位妈妈,多次劝告孩子做作业,但没有效果。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作者说,这么说没有用,那换个方法啊!一句点醒梦中人。既然这个方法没用,为什么还锲而不舍地用这个方法呢?这么想来,忽然感觉在和孩子沟通时,自己是多么的愚昧而执着。上文中的那位母亲,在多次劝告无效后,采用了非常极端的做法——跳水。虽然她也换了方法,但却用错了方法。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用“虚拟想象法”代替讲道理。
2.用有趣的语言行动代替讲道理。
3.用孩子喜欢的事代替讲道理。
4.用亲子游戏代替讲道理。
记得有一位母亲,孩子不想做作业,只想打游戏。妈妈就灵机一动,建议孩子把每个题目想象成一个游戏里的关卡。做好一题,就是过了一关。妈妈及时配合地给予鼓励,原本不想做作业的孩子,忽然变得非常配合,一步步地把作业做好。而新闻中的母亲,也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而不是选择极端方法。
正如作者在本书的开篇提到的,时代变了,孩子的想法也变了,如果父母还是站在原地,不和时代接轨,不考虑孩子的需要,只是照搬上一代的方式,拿老一套管孩子,孩子当然不接受。所以对抗,叛逆状况频频发生。
父母想要真正的与自己的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既要学习,也要反省。优秀的家长,常常具备6种素质,作者在书中有详细的讲解。不妨翻开书来,看看自己具备了吗?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需要智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