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你会遇到各式各样从没见过的难题。比如升职、加薪、转行、跳槽、单干等等,这些都是职业发展中特别常见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只不过发生的时间、场景有所不同,但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却是相通的,那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的野心」,就会导致无法驾驭现状的情况出现,难以突破卡点。
当问题出现时,或许这时的你并没有办法准确地定义问题,只是隐隐感觉有什么东西让自己不舒服。当困扰的时间长了,问题带来的卡点让你越来越疼时,是时候得面对这一切了,于是你就开启了「课题研究」去解决自己的痛点。
比如我感觉打工这条路越来越难走时,我并不知道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于是,我开始看书学习,通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才逐步在职业生涯的底层逻辑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我相信你跟我一样,已经感受到了,研究中最具挑战的部分,其实是开始之前的那个部分,也就是在我们还不知道自己想问什么问题,或者想解决什么难题的那个时候。
咱们的研究,不是找到核心问题之后才开始,而是在知道要研究什么之前就开始了。这个时期,是混沌的,没有任何思路,满脑子都是问号,甚至有大量「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彻底无知」隐藏其中。
这是研究最基本的矛盾点,还没有任何指南可以引领咱们解决这个矛盾。甚至更多时候,咱们还不知道这个矛盾点的存在。
当我们能清晰地看清这个矛盾点时,往往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比如你回看10年前的自己,想一想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事,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傻?
我经常回顾自己曾经做过的傻事,当时有朋友提醒我,那时的我是听不进去的。只有自己撞了南墙了,疼了,愿意为这份疼支付代价了,改变也就发生了。
你看,人教人千遍不会,事教人一遍就会,两者的区别,就是人教人「不够疼」。等到疼了才开始找解决方案,很多时代红利、发展机会已经不在,然后就悔不当初,觉得曾经的自己脑子灌屎了。
如果再极端一点,等到弥留之际倒带自己的人生,才开始为没做过的事而后悔时,这辈子白活,是不是就太亏了?
幸好,自己还有时间,为了尽快走出「彻底无知」的阶段,我的行动策略是多看书、多写作,持续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疆,这样再遇到问题时,就能缩短定义核心问题所需的时间,集中优势资源逐个击破现实中的种种挑战,这就是加速发展的全部秘诀,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