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以来,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陕西电力”)在深化电力市场改革的浪潮中,通过对内部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业务流程的系统性重塑,成功开启了电力现货分时段结算的新篇章。
其核心成果——“D+1日完成购电和售电双方每15分钟结算”新模式,不仅精准响应了陕西省分时电价政策的落地需求,亦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电力现货市场购、售双方同步结算的瓶颈。
凭借在电费核算、账单生成及资金结算等环节的卓越表现,国网陕西电力相关效率指标已连续六个月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名列前茅。这一成就显著提升了电费结算的速度与准确性,为整个电力市场的平稳、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01. 结算革命:从“按月”到“D+1日”的跨越
“D+1日结算”模式,指的是电力交易次日即完成购电方与售电方全天96个时间点(每15分钟为一个结算单位)的精细化结算工作。这一模式的连续稳定运行,标志着电费结算由传统的“按月汇总”迈入了“按日清算”的高时效时代,是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面对电力现货市场高频次、数据量庞大的结算要求,国网陕西电力没有沿用旧有的工作方法,而是选择了主动革新。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打破部门壁垒,该公司构建了全新的电费结算模式,旨在建设一个能够敏锐反应市场变化的现代电费结算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在于速度与精度的双重提升,确保市场交易信号能够及时、准确地传导至每一位参与者。
02. 流程再造:标准化“三件套”破解管理难题
为保障“D+1日结算”模式的顺利推行,国网陕西电力深知,高效的后台支撑体系是成功的关键。为此,公司下大力气构建了电费结算标准化作业体系,从根本上优化了内部管理机制,彻底改变了过去“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传递慢”的被动局面。
该公司针对电费结算业务中常见的7大类、25个业务场景,精心打造了以《作业指导书》《作业管控卡》和《风险内控手册》为核心的标准化“三件套”。这一举措旨在重构业务流程与作业模式,确保每一个岗位、每一项流程和每一个系统应用之间都能精准匹配,实现了电费业务全流程的标准化操作。
标准化作业体系的建立,有效解决了电费结算中长期存在的职责不清、流程交叉、闭环缺失等管理顽疾,为实现高效、精准的日清日结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03. 市场影响:为电力系统稳定与高效注入新动能
国网陕西电力在结算领域的创新实践,其意义远不止于企业内部效率的提升。一个高效、透明的结算体系是电力市场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和“润滑剂”,对于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D+1日”与15分钟精细化结算的实现,使得分时电价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价格信号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度传导至用户侧,有效引导用户根据电价的峰谷变化优化用电行为,实现“削峰填谷”,从而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这在陕西省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购售双方同步、快速的结算打破了资金流转的障碍,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与风险,为更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如储能、虚拟电厂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不仅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也为陕西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电力市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实施“D+1日每15分钟”的电力现货结算新模式,并辅以标准化的内部作业体系,不仅实现了自身运营效率的巨大飞跃,更在深层次上推动了陕西省电力市场的成熟与发展。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提升了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时效性,强化了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国网陕西电力的先行探索无疑将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宝贵的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