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交通的便利、收入水平的提高已经使许多人可以到全国各地观光旅游,如果你到江西(省)抚州(地级市)临川(区)你可以瞻仰一下汤显祖故居和纪念馆。
在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纪念馆,你可以看到很多戏曲【中国传统的戏剧,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的表演艺术】的名演员,根据汤显祖创作的剧本演出的戏曲节目和穿着戏服的拍照合影。现在大多数年轻、中年人都对戏曲不感兴趣,因为没有现代高科技的电影、电视剧和帅气靓丽、穿着时尚时髦的男女流量明星的加盟演出,又动不动“衣…”“啊…”都听不懂他(她)唱些什么,说些什么,可能最多就伴随着锣和鼓的打击乐器伴奏的火爆激烈的武戏,可能还会吸引你短暂的目光。
可是你要知道,1895年12月28日 ,世界第一部电影(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才诞生;1925年,英国人约翰·贝尔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网络的发明也就更晚了【1969年】。
没有电影、电视,网络的时代,人们如果打发休闲的时光呢?就是看戏剧(曲)。莎士比亚时代,欧洲的戏剧是有歌、有舞、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后来经过改革,由诗的对话演变成完全模仿生活语言的对话,成为话剧,歌和舞分化出去,成为歌剧和舞剧。中国的戏曲就跟西方戏剧不一样,它是集歌、舞、诗的综合,它不断的吸收诗歌,音乐、舞蹈,绘画,说唱、杂技,武术,包容广泛、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的综合艺术。它对戏曲名伶(明星演员)的要求非常的高,现在的电影、电视明星、网红【走红于网络的人】跟他们比可就差远了。
我们看一组电影片段,让你欣赏一下,一位很红男旦【男扮女装、男唱女腔的角色。】表演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位男旦无论是他的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的念白(说)、多愁善感【经常发愁和伤感】的表情,圆润婉转的歌唱【唱腔】,妩媚(姿态美好)多姿的身段【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舞蹈形体动作】,都只是在描绘一个女人的形象,诉说着她的人生遭遇,你能不激赏(极度称赞)痴迷(深深迷恋)吗?
这位红伶,叫程蝶衣;这部电影就是华语排行榜第壹名的电影,《霸王别姬》。
这部电影是1993年代拍摄的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戏曲艺人进入戏班学戏,后来走红成了名角,他们的恋爱、婚姻、生活、爱与恨,乐与悲、苦与忧,向你展示的戏曲艺人从旧的时代过度到新生活的一个坎坷、不平凡经历。
刚才我也说过,现在的戏曲没有走入大众娱乐,只停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深处,现在的人更加的关注一些电影、电视明星。很多俊男美女都纷纷报考电影学院、戏曲学院,据说报考电影、戏曲学院的录取比例比考热门公务员还要低。希望从此能走上电影银幕、电视屏幕,成为明星,进而名利双收。
中国从1980年以后,城市开始普及电视机,电视机大多是黑白电视机,直到90年代以后逐渐才有彩色电视机,进入了城里的千家万户。可以说在电影、电视、网络不发达或者没有普及的年代,戏曲名伶就是现在的电影、电视、网络走红演员。
我以前对中国传统戏曲并不感兴趣,是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看了一些介绍戏曲的书籍,使我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的写作冲动,我同时又是个电影爱好者,喜欢看一些电影,现在的电影很难吸引我的注意力,也许我是上了一定的年纪,喜欢怀旧,喜欢看一些八、九十年代拍摄的一些电影,能够激起我的回忆与思考。
《霸王别姬》是我一部比较喜欢看的中国电影,我将用文字来描述我在这部电影看到的,听到的,联想的,向你们展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揭开戏曲艺人在舞台上演出,戏班学习,私人生活不为人知的故事。
1980年代初期,在北京一家京剧团,上场门走来两位穿着传统京剧服饰的一高一矮两位演员,高个子的演员脸上画着脸谱,下巴挂着1.2米黑色长髯【长胡子】,他的右手拉着另外一位矮个子演员的左手,他们俩一起缓缓走进了舞台中央。高个子演员是一副京剧里男人的装扮,矮个子演员是一副女人的打扮,右手拿着一把剑。
“干什么的?”突然不知道从空空荡荡的观众席冒出一个男人的声音,严肃的问。“哦,京剧院来走台的。”脸上画着脸谱,高个子男人急忙回答。“哎哟,是您二位啊?”看台(观众席)上的男人一端详【仔细看】,认出了这两位来熟悉舞台现场的人。“哦……”高个子演员见这个人认出了他们俩,不由得身子往前稍微倾斜了一下,点点头。“我是您二位的戏迷”那个男人继续说。“是啊?哎哟。”高个子男人没有想到还能在这里碰上自己的戏迷、fans【崇拜者】。“您二位有20多年没在一块唱了吧?”男戏迷问……
矮个子女人装扮的演员,他叫程蝶衣。高个子,脸上涂着脸谱的他叫段小楼,他们二位可是30多年前(1980开始算起)红遍京城的戏曲名角大腕儿。
现在即便你考上了戏曲、电影学院,你要想成为名演员,哪有那么容易?他们在戏班里学戏,如何成为名角?却又为何20多年没有登台再演出了?
这话说来可就长了,还是让我们回到1924年的北京吧,不,那时候叫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