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校长必读书。家长必读书。预备结婚,包括大学生必读书。
内卷,所以排名最重要,尤其在应试升学层面。而常规的教育应该是划定分数线,过线者即合格,可以根据孩子意愿选择发展方向。内卷,就是每个人力争更高分,60是合格线,90也未必达到录取线,所以内卷的结果是绝对分数不重要,相对排名才最重要。
从这本书,开始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之处。之前也看过他的别的书,翻译的似乎也还可以,但是也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接下来可能要去找到更多他的作品来学习。当然,选择哪个译本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从本书的字里行间,没有感受到应试升学的压力,不像现在如此内卷。
管中窥豹,通过本书,可以看到意识形态教育的强大之处,是有其理论基础的。难怪冷战期间两大集团对立。
讲座是提高家长教育学修养的主要形式。-------我可以努力做好三个方向的讲座:中考升学,小升初,家庭教育。
------------------------------
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与家长谈话。
和一位父亲谈论这样的话题实在是太沉重了。对于喜爱孩子的父母来说,还有什么比孩子更加珍贵呢!
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能在一个新人身上再现自己,而且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再现自己;要使自己的孩子在智慧,道德,审美各个方面都比我们——孩子的父母——有更高的发展水平。
儿童智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环境,孩子从身边的环境获得对世界的最初认识。
从孩子有了意识时起,父母就应该引导他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留心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
只要你善于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展示给孩子,就连灌木丛生,最不起眼的小沟壑里,也能发现许多令人惊奇的东西。那令人难忘,使孩子迷惑,诧异的时刻,就是孩子求知欲望升腾的时刻。
在孩子提问,思考的过程中,他的大脑进行着复杂的活动,思维细胞之间建立起极为精细的联系网络。周围世界在孩子面前展示的现象越是丰富多彩,让孩子迷惑不解的事情也就越多。
你的孩子在无边无际的大自然中漫游,不时会提出成千上万个类似的问题。幼年时从周围世界看到的东西越多,提出的问题越多,孩子的眼睛就越明亮,记忆就越敏捷。让我们努力培养孩子的智慧,教他们学会思考吧!
家长也好,教师也好,都应该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可能独自承担起最精细,最复杂的造就人的任务。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家庭和学校互不理睬,都只按照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
儿童的劳动锻炼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哪里的儿童,少年把为别人,为社会劳动当作快乐的源泉,哪里就完全用不着惩罚。
惩罚,有其是它的公正性受到怀疑的时候,人心会变得粗野,凶狠,残忍。
最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惧怕的和伤脑筋的,正是心灵的粗野,道德上的厚颜无耻和对高尚美好事物的麻木。它也会在家庭,在儿童幼年时萌生。只有在学校的帮助下,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学修养才能预防家庭的这个灾难。
儿童在与父母,家人的相处中走进长辈成熟和智慧的世界,家庭生活是儿童思维的基础,父母家人的这种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公民的首要社会职责是教育年轻一代。
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很难找到比帮助儿童形成和发展思维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讲座是提高家长教育学修养的主要形式。
2-7岁是儿童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儿童在不知不觉中从周围世界获得很多的知识,技能和习惯,它们形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思维,语言,情感,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态度,这些心理能力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造成的后果,即使是最能干,最有经验的教师也将无力改变。
观察力,注意力,求知欲,这些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智慧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成绩。孩子的求知欲望和观察能力不是天生的,它们是幼儿时期由成年人培养出来的。
带领你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吧,大自然能激发孩子的情感,能使他的语言变得生动,丰富!让你的孩子发现问题吧,让他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
把年长一辈充满父母之爱的生活智慧传递给幼小的孩子,这个过程是在生活中自自然然地进行的,不可替代,也不能刻意创造。
惊奇和诧异是给思维提供动力的心脏。
孩子是先养成听话的习惯。然后慢慢明白了必须听话的道理。
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应该把讲道理和培养服从听话的习惯紧密结合起来。远在孩子能听懂道理之前,孩子的生活就已经开始了。
对于孩子来说,只有父母意见一致的要求才是必须无条件执行的。
过多的禁止只会束缚孩子,使他变得胆小,消极,没有活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醒孩子去做大人规定的积极的事情。
我做了三十年的教师,和二百七十名难教少年打过交道,他们对任何高尚,圣洁的东西都失去了信任。他们中有一百八十九人是单身母亲的孩子;七十七人家庭破裂;剩下四个孩子家庭也有严重问题。难教的儿童和少年,首先是那些没有父亲,没有享受过美好家庭的孩子。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父母意料之外偶然来到这个世界的,自己是上天对母亲错误的报复。这种想法从小就折磨着他们。
只有那些幼时经过善良,真诚的熏陶,体验过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意的人,才能获得人道,热诚,同情,助人为乐这些能够抵制丑恶和罪行的道德力量。
人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是儿童最初的也是主要的教师。
不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年轻人就没有权利组织家庭。
社会教育,这是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从精神上塑造人,在自己子女身上再现自己,完善自己,这是具有崇高意义的创造。
每个青年,每个姑娘都应该有自己高尚的生活目标和丰富的精神需要。读书应该成为主要的精神需要。
儿童一出世,就应该不断受到人的影响。思维是从提出为什么开始的。
不引发儿童思考,不培养儿童寻根问底的探索精神,儿童思维发展的大好时机就白白浪费掉了。
对孩子的智慧,思维启蒙得越晚,孩子就越迟钝,越难以教育。
不要强迫孩子不停地读书,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智慧,发展他的智力和能力,教他学会思维。
孩子的心灵是教育的圣地,应该由智慧,善良来驾驭。
实际上,皮鞭不仅降低了孩子的尊严,还把他心中最黑暗,最卑鄙的魔鬼——萎缩,懦弱,仇恨,虚伪一一唤醒,使他心灵堕落腐化。
学校不是存取知识的仓库,而是引燃智慧之火的火种。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每个孩子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
必须用善良去驱使邪恶。只要不教他行善,就完全可以使孩子的心灵萌发出道德的怪胎。
转换角色,将心比心是同情心的源泉。
对付利己主义的主要方法,是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一个人对一件事闭上眼睛,很快就会对所有的事情闭上眼睛。
如果只看分数,就形成一种不正常的状况:我们测量和评价的不是学生付出的劳动和他克服困难的毅力,而是他的天赋。----结果导向,不重视过程学习。
亲手做一件事,却完全不关心它的质量,就是这样一种懒惰。
我发现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智力劳动的激情。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学习的愿望,才会独立而又精神抖擞地去工作。所有形式的智力活动,都需要热情。教师有很多激发学生热情的机会。
教师忽视内在精神因素的作用而过分强调学生的外在动机时,后果尤其重要。
过分看重分数在给教育帮倒忙。
对有才能的学生,学习的难度要大一些。
在生活中,快乐和忧愁,幸福和痛苦本来就是交织在一起的,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不仅用理智认识世界,还要用心灵去感受世界。
要成为一个最幸福的人,就要尊重别人的内心世界,既要热诚,体贴,又要有一定的分寸。
最明智的父母之爱在于:我们做父母的,要善于让自己孩子看到和感受到,他们幸福生活的真正的源泉在哪里。
父母没有理智的爱只会伤害孩子。畸形的父母之爱主要有以下三种:娇宠放纵的爱,独断专横的爱,赎买式的爱。
把分数当作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不幸。这种荒谬的观点已经渗透到家庭和社会生活。
在儿童心灵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是从帮助孩子与其他人建立最富有人性的关系,培养他敬重人,首先是敬重父母这种纯洁,高尚的情感做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