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非典期间拍下香港建筑群,密集空间展现人类的生存状态

德国摄影师迈克尔·沃夫(Michael Wolf),拍摄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他擅长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拍摄角度多放置于其中,尤其对中国的题材非常感兴趣……比如他在香港拍的《建筑密度》等。

《建筑密度》

迈克尔·沃夫1954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后在欧洲及美国担任自由记者。

他在中国香港生活过9年之久,2009年迈克尔发表自己的代表作《Architecture of Density》系列,以震憾性极强的香港建筑照片迅速引得广泛关注。

他用镜头记录香港密不透风的建筑布局,从一个一个密集的“建筑房间”来隐喻大城市的压抑。照片中的香港仿佛就在阐释着什么叫做“人如蝼蚁”,每个拥挤狭小的空间都在反射着香港蚁居的真实性。

迈克尔的摄影题材通常以大都会的建筑物及日常生活文化为主,曾先后出版22本摄影集。他的第一本摄影集《中国椅子》(Bastard Chairs)是2002年出版的,这个系列中记录了中国民间各式各样的椅子。

在他拍摄香港建筑的那个时期,正是SARS爆发的时候,严峻的病情形式没有把他赶走,因为在香港生活的这些年他还没有好好记录过这座城市,迈克尔留在了香港,拍下了香港的建筑。

除了拍摄香港的题材之外,迈克尔还拍过很多国家和城市。比如美国,芝加哥的城市景观,为此拍摄了一组《透明的城市》。还是密集的楼群建筑,但和香港却有不同的味道。

《透明的城市》

2007年,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当代摄影博物馆,邀请迈克尔拍摄芝加哥城市的景观面貌。

“透明的城市”这个系列,他依然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迈克尔拍摄的作品主要是想表现人在狭窄空间里的一种生存状况。他的每个主题都和人有关、和人性有关,是在长期思考、长期‘行走’中积累后产生的创作冲动。

归根结底,都是对人及其周围环境的关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欣赏更多优秀摄影作品,尽在米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