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得宠儿
我的出生,深得父母疼爱,因是父亲的长女,虽为女孩确也被父亲按族规同辈男性“景”字排列,取名景仙。
母亲不管有多忙,只要一听到我的哭声,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抱我哄我。那时我们家已经搬到离父亲所在的供销社很近的小官屯住。 父亲结婚后就从大娘家搬了出耒,也就是净身出户光杆一人。当时家里特别穷,租人家房子住。妈妈生我因生活困难没有营养,奶水少之又少,只能维持潄口的乳汁。父亲很怕他的女儿饿死,就千方百计从供销社内部渠道给我淘弄糕干粉哪!代乳粉哪!挂面哪!生怕委屈了他的宝贝丫头。而小哥和姐姐只能喝玉米面菜粥吃窝头。每当母亲给我煮挂面时,哥哥姐姐就围在锅台目不转睛的望着锅里,铁锅里蒸腾的香气弥漫到整个外屋,那个年代谁吃过这样的食物,姐姐后来回忆说,那时的挂面是被包装在一个圆筒铁盒子里,相当高级,铁盒子上还有摩登女郎和系着红兜兜胖娃娃的画,别说吃呀,就是看都没有见过。哥哥和姐姐也是孩子,他们对食物的渴望,我们从小也都经历过,特别我出生那年,年景也不好,哥哥和姐姐也需要长身体呀,虽然哥哥姐姐馋得直流口水,可盛在碗里的面一点也得不到分享。每当这时母亲的心里比谁都难受哇,都是自已生养的孩子却不能同等相待,内心的痛苦只能自我平复,日子过得很紧,孩子又多,生怕哪里有一点点过错惹父亲不高兴。一家五口人的生活还指望他呢!看见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又于心不忍,在每次给我做面的时候,就多放一些清水,把干的捞给我吃,面汤给哥哥姐姐尝尝。母亲时常跟哥哥姐姐讲“你们是大孩子,要让着小妹妹,喝点汤就出去玩吧,妹妹还小,让她吃饱好快点長大“。姐姐喝着母亲给他盛的小半碗面汤,舍不得大口喝,她要慢慢品尝面汤里美妙的滋味儿,那年姐姐才六岁呀,她每喝一小口都要在嘴里停留一会儿,然后才慢慢咽下,最后还可以在碗底惊奇地发现寥寥无几的短头面条。她会用舌头将碗舔净。然后不错眼珠的盯着母亲喂我的那个碗。母亲就哄姐姐“快出去和哥哥玩,等小妹剩下就给你吃“。姐姐不情愿的出门找哥哥了,她不懂妈妈为啥那样偏心,有好吃的都留给妹妹,也不多做点给我和哥哥吃,小妹那么小确吃那么多好东西,咱得告诉爸爸多买点。
爸爸下班回家,哥哥姐姐都扑过去爸爸!爸爸的叫着,爸爸一手拉着哥哥一手拉着姐姐如同自已的亲生儿子姑娘一样。
父亲是个明智的人,当初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过门时,父亲就坚持儿子不改姓,还姓曾,女儿改姓赵,因她是梦生,没有见过亲生父亲。不管是改与不改对这俩孩子都如同已生。
晚饭时,桌子上依旧是那满族人恒古不变的四个压桌咸菜碟,什么咸土豆啊,疙瘩樱啊,萝卜干啊,酸角瓜啊。主食就是玉米糊掺白菜叶或野菜叶子,当时这种伙食比猪食强点,玉米面大饼子咽下去直拉嗓子。哥哥姐姐天天吃这些东西,不到饿的万不得己才免强吃点,哥哥还好点男孩子皮实,姐姐就不行了,饿的皮包骨,两只眼睛像大眼灯似的。免强喝一口粥就下桌。等到母亲给我冲代乳粉时就围着奶缸子不愿走。父亲看到这情景就对母亲说:“以后给景仙冲奶做粥什么的就多做点吧,都是孩子又正长身体,别客罗着“。母亲一边捡下原封未动的咸菜碟一边唠叨着“他们都大了,克服点吧,什么都给他们吃哪还有完呀,你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家五口呢,挺一挺等儿子大点能干活就好了。”那时候虽然家里困难,我确像生活在蜜罐里。.因为营养好,长的结实水灵,白白胖胖,人见人爱。很招人稀罕,左邻右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晚饭后都会集聚在我家抢着抱我逗我玩。这也是因为父亲有文化会讲古书,什么三国演义啊!杨家将啊!呼彦庆打类啊!五鼠闹东京啊!狸猫换太子啊。他当了半辈子的兵,快四十了才得子,那可是她的心头肉哇,父亲走南闯北,是个有故事的人。这些事都是后耒姐姐对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