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亦舒的《承欢记》。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出生和成长贫寒女孩麦承欢面对爱情和亲情做出决择的故事。
承欢自小聪慧,内心强大,一直凭自己的努力生活,虽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爱人,但面对生活的变化,依然听从自己的内心,活出了许多女人理想中的样子。
01、金钱-女人永远要依靠傍身的东西
书中有段话是说,一个女人,身边没有些许钱傍身,是完全行不通的,到老了只有更惨。
有钱可以躲起来,少个钱,便想攒钱,人前人后丑态毕露 。
话虽露骨,却是现实。
承欢母亲,就是最真实的写照。一辈子辛苦节俭,吃了很多的苦。而这些生活的苦难,大多独自一人承受,并未过多的带给儿女。
承欢虽物质上比旁的孩子贫乏,但她的父母依然尽全力给她好的生活。而承欢并不与母亲一样,甘心为家庭牺牲自我,一辈子将自己囚禁在一小方格子房之中。
当母亲得知承欢被求婚,辛家亮家世不错,虽然欣喜,首先还是关心的是钻石亮不亮,婚礼将来的排场如何。
却未曾在意,在承欢心里,是否是真的是她适合心仪的对象。
母亲之所以过的如此艰难,和她的思想上的狭隘,确是因为物质上的贫乏。一家四口的吃穿用度只靠承欢父亲一人在外工作,她如不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的度日,便无法支撑起整个家。
当她要与辛家父母见面吃饭,得知女儿已备好了一切,却忽觉得自己寒碜,委屈了女儿,临出门前却哭了起来。
贫贱有时确是会让人感到窘迫,甚至羞耻。连自身的体面都维持不了,更不谈其他。
倘若有些余钱,承欢母亲便可过得轻松一些,体面一点,多些投资一下自己,与辛家父母说起话来甚至更有底气。
承欢的祖母,因为有钱,可以在条件优渥的疗养院中安度晩年。
这便是赤裸裸的现实。
金钱对一个女人而言,可以不是全部,但必不可少。
2、独立-女人最终可倚靠的人还是自己
与母亲相反的是,麦承欢非常独立,从小用功读书,即使贫穷,也积极生活,不违背本心。
当她对承早说出"以物易物"便足以说明她无论对物质上和精神上一直都非常的独立。无论何时,不愿亏欠,不愿依附。
她并不在意婚戒的大小,并不在意是否有得体的婚礼。可能在意的是,他是否是与她心意相通的人。
可当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辛家亮软弱性格暴露无余,让承欢觉得他并非她的良人。
当他继承了他家主业的印刷厂,却觉得十分苦恼,当成负担。
辛家亮让承欢陪伴他,但承欢却说:“朋友再陪你,此事已成事实,必有一番扰攘,一时摆不平,请留前斗后。”
她从不被爱情冲昏头脑,即使有婚约在身,毅然决定离开。无论何时,分外的清醒和理智。她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从不妥协,她一直所倚靠的,只是自己。
当她得到了一大笔遗产,不用再受金钱的制约,她便给家人买了大房子。本想着承欢膝下对父母尽孝,可母亲对她恋爱的抱怨以及个性上无尽止对她的挑剔,让她终放弃了做传统的孝女。
她选择了尽欢愉悦,为自己而活。
这样的女子,决断果伐,活的潇洒恣意,独立而自由。所以对人对事对物,可以选择的更好更多。
不畏失去,也不畏将来。
3、面对爱情,女人更应理性一些
书中说,诉苦亦无用,许多事只得靠自己。
承欢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她的父母从未让她吃过苦,尽已所能的给予她一切。
在爱情中,在生活中,她更属于那类"拎的清"的女子。
她情感上的不依附,追随自己的内心,才会让她遇到更好的男人。
即使遇不上,即使没有那一大笔遗产,自己也有能力过的好。
表姐曾对我说,自己能过的好的人,跟谁都会过的好,都会有幸福感。因为幸福感和安全感是自己给的。
听过太多女人为爱为家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而最终得到幸福的却不到一成。
我想,《承欢记》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女人,面对爱情时应保持理性,有时要活的更加"自私"一些,要一直保持经济和精神的独立。当你遭遇不幸或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至少可以体面的生存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