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故事
小故事记录一下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人靠衣装的重要性,也是第一次认真地思考为何奢侈品价高也依然被人追捧,很多品牌质量不咋滴也会有众人买单。因为着装与配饰有着潜台词:你的身价。
看到朋友圈投放的广告:寻找生肖龙的古装优惠拍摄,价格不高,只要298大洋。一时兴起,约了好友一起报了这个活动。心理琢磨着,300元在偌大的大上海也就是一顿饭钱,吃掉喝掉不如拍套写真给自己的青春尾巴留个念想。
报名后,工作人员很热情,强烈邀请我们先去挑衣服。我俩北方的姑娘倒也痛快,商量了一下,索性下了班就杀到了摄影室。我距离的远,等我到店时,工作人员已经热情地给闺蜜在安利各种古装。
闺蜜认真地听着,优雅地翻着样照端详。
我赶的匆忙,没来得及吃晚饭,便在路上急匆匆买了两个烤地瓜揣着。一到地方,总怕地瓜凉了会胃疼,大咧咧地塞给闺蜜一个。闺蜜微微皱了下眉毛,依然收起了地瓜。工作人员扫了几眼我,也热情地将样照送到我面前,然后继续给闺蜜讲解。
摄影室根据衣服的繁简或受欢迎程度划定了不同的价格区间。越繁华越受欢迎,越高价位。最低套餐便是我们参加活动的298元,最高套餐价达上万。
本身打着玩票的心态,所以匆匆扫了几眼高价区,便回到了活动区。也许是因为模特太漂亮了,活动区的样照也很漂亮,我很爽快地选定了两套。看我态度坚决,工作人员便将闺蜜单独请到了另一个座位。
工作人员道:“我的化妆品快用完了,看小姐姐皮肤那么好,是用的什么牌子呀?”
闺蜜身子板正,依然坐姿优雅地答道:“法国的一个品牌。选化妆品主要还是需要你去专柜试用的,需要选最适合你的......”
工作人员认真的记着,不时点头附和。话锋却在最后一转:“您给自己护肤都舍得花上千,再看您项链是XXX最新款,至少价值3千,您的衣服也是专柜货,您为自己花个八万把最美的样子照下来,折合到每天里也不过是几块钱呢,但您留下的美好却是一辈子的。”
坐一旁吃瓜的我,差点没把瓜掉地上。原来工作人员竭尽全力地推销时已经做足了功课,从着装配饰已经鉴别出了她的消费能力。我想大概他们所接受的培训里还会有个环节是对用户群体进行ABCD类划分:
A类有消费能力强烈消费意愿;
B类有消费能力无消费意愿;
C类无消费能力有消费意愿;
D类是无消费能力也无消费意愿的。
若在外观判断,闺蜜为B类可转化为A类的优质客户,而我则是明确的D类。所以工作人员也快速地做出了选择,将优质客户带离影响区(主要是我不升级套餐的影响)也为成交加了分值。
从商家的角度来说,精准选定消费用户无可厚非,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平素不在乎衣装,衣品差的要命,但经此后,总觉得衣品也需要注意一下了,并不是伸出脑袋去甘愿做个被宰的对象,而是忽然想到我在职场议薪能力的不强是否与衣装也存在着关系呢?
脑海里蹦出2个画面:
我穿着十几块的淘宝货,跟HR在侃侃而谈,我的价值几何;
我穿着过万的行头优雅地跟HR侃侃而谈,我的价值几何;
HR会不会也同样对我的衣装有做估分呢?
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