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所有的事情在生死面前都会变得渺茫
以前,一直没有搞懂为什么人会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是处在最底层没有像大人常说的简单就是幸福,反而像泥沼越陷越深,没有经历过富人的生活我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是真的风光无限还是只是在大众的聚光灯下才显得那么灿烂夺目,为我们常人所深深嫉妒也真真切切向往这种生活。到现在这个谜题还是一直存在,从没有消散。其实仅仅是这些问题也就罢了,每个人只需要过好自己的生活,想待在原处就呆在原处,想要跻身好(名流)生活便去就可以,但最最可怕的是到我们即将与这个世界诀别那一天,我们仍旧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来。
今年过年回老家原本是其乐融融,但这番好景持续不久,周边邻居上了岁数便一个个与世长辞, 小学课本一直遥不可及去早已被世界认可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也离我们而去,有人说这些去世的人会变成天上的星星所守护所爱的人,也有人说过他们只是去了另外一个更好地桃源世界,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或许这样想会让我们更加安心一些,有一个让人慰藉的借口,反正善于自欺也是人的一种天性之一。
许是还不够勇敢,我不敢去面对生死考验
“我怕看不见世界的美丽”
可能是随着经历的进一步加深,自己思考的东西也会更加深入,或者这也是一种自欺。我开始想象当我处于那样的一种境地之下,不得不跟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想法是怎样的,我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但是如果以我这种想法去面对那一天的时候,我更多是不舍的。在《活着》这本书有一句话: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活着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活着可以诉说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活着可以品尝世界的酸甜苦辣,百种滋味,活着更可以在心理憋屈的时候痛痛快快哭一场,或者是找一个人吵一个天翻地覆,直到把不满全部都宣泄出来,但是一旦心脏开始停止跳动,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我们无关,因为我们听不到,看不到更说不了。
“脑海竟然无数次排练起那天的场景”
对于这种离去的场景经常在脑海中不断上演,特别是在晚上睡觉之前更是思绪万千,有时候想着想着竟不自觉觉得很害怕,蒙起了被子,只听到被子里自己的一阵一阵的呼吸声,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经常碰到前一天还在嘻嘻哈哈,隔天却办起了白事,所以有时候也很怕自己会突然这样来不及做什么就已经撒手人寰。但有一种是自己想都不敢去想,承受不起想然后当天来到那种情形自己会去怎么面对,感觉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还要重。重如千万斤顶,连一丝一毫呼吸都不会给你留有余地,最怕莫不过是亲人的离去。
“纵使想过千百遍,但我还是怕”
爷爷是从小最疼爱我的一个人,今年回老家,爷爷虽说有支气管炎但身体一直都是很硬朗的,每每看到他感觉比年轻人还有活力,但今年可能年纪又大了一岁,总说自己有一天也会回去的,听到这句话我特别的害怕,听完没有做任何的回应,但是会一直紧挨着爷爷,一句话也不说。过了几天,爷爷旧事重提但是换了一种说法:“总有那么一天,每个人都会有的,所以其实不用害怕”。为什么爷爷那一辈的人对于这个问题这么坦然,可能是看过的生生死死多了。回归到我开始出现在脑海的画面,会不会到时候我也能如此临危不乱,我还是不得而知。
或许害怕之下也可以这样做:有意识延长时间
但种种的问题之下,却反映出另外的一个问题,当死已成既定,那么我们能够通过怎样做去让我们的时间延长,没错是延长。固然上帝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人生区区几十载,但最有用的方法莫过于三种,第一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不管是在处于工作或者生活都以更高效率去完成,比如你一本小学课本厚度的书原本需要三小时才能读完,但在不断地时间累积过程中你学会提取精华,总结思想,把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但这需要的不仅是时间的缩小更是提取的速度加快,了解更透彻;第二,打败拖延症,12点前睡觉,六点半起床,主动延长时间,规律生活;第三,健康生活,健康饮食,健康运动,延长身体机能。
这是我总结的三点,但在把握时间的同时,也要定时常回家看看,每个星期固定打一个电话或者是每天更好,跟家人说些类似于吃饭了吗的小废话或者是说一句我爱你,你辛苦了(中国人在表达爱意方面往往更不善于言辞),我相信当电话那头最爱你的人能够听到这句话,心里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仿佛所有的心酸苦楚都是为了更好诠释这一句我爱你这句话。
结束:到时也可同李敖这般有骨气,不枉人世走一遭
纵使那一天有一天回来到,但在那一天来到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许每个人做法都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但我希望我们可以去学会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不管是生活在最底层还是上流层,我们不应去回避,而是勇敢面对。李敖生前曾说,他不忌讳生死,愿意死后把遗体捐给医院“千刀万剐”,但要把骨头立在病房,让人们欣赏他的“骨气”。我也许不能做到有骨气,但可以做到有底气,不虚度光阴就是最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