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是个可怜娃,十七岁即位,他的爷爷万历和老爸泰昌留给他了一个十足的烂摊子。东边有努尔哈赤闹腾,西边有四川土司造反,南边有徐鸿儒的白莲教,北边还有打了几百年的蒙古人,整个国家已经风雨飘摇,一个处理不好就有被推翻的危险。
对大明最危险的是后金,他们离北京太近了,而且随着大明仅存的几只精锐被努尔哈赤团灭之后,大明上下有了恐金症,听到努尔哈赤的名字转身就跑,当时的大明辽东遍地都是范跑跑。
对于一个毫无执政经验的少年,天启该怎么办,他老爸留给他老臣们跟他说:“我们东林党都是君子,是天下最大的一群大牛b,皇上只需要信任我们就可以成为尧舜一样的圣人,你老爹的遗嘱就让你信任我们重用我们,如果你不听就是大逆不道。”而且此时的东林党还跟内廷也就是太监组成的秘书班子结成了同盟,这群太监也都在天启旁边吹东林党的彩虹屁,年轻没有社会经验的天启把天下都交给了东林党来管。
但是东林党最擅长的是打嘴炮、玩办公室政治,即使是面对努尔哈赤这头猛兽他们也不顾死活将党争进行到底。当时主持辽东军务的是熊廷弼,熊廷弼提出了三防布置的策略,这个策略得到朝廷上下的支持,但是在操作层面,王化贞就本着只问党派不论是非的原则,对熊廷弼各种掣肘,熊廷弼也是个暴脾气,一面跟王化贞打嘴炮一面未经请示,直接撂挑子带着辽东百姓全都撤回山海关,这下可是爆了大雷,说实话,老熊被被砍脑袋一点都不冤,你这一跑,直接把战线拉到了山海关,山海关到北京就三百多公里,快点走就是一周的路程,而且造成了努尔哈赤不可战胜的形象,老熊在那大声呼吁,我这是战略转移,关键谁信啊?已经打怕了的边将们望风而逃,北京一日三惊谣言四起,上到皇帝阁臣下到升斗小民每天都活在努尔哈赤跑到北京来屠城的恐惧当中。王化贞和熊廷弼还在那打嘴仗,骂的是唾沫横飞,大明中央这次是彻底怒了,没有人给你们判官司,都给抓起来再说,都滚进监狱去反思。
由于当时大明朝廷陷入四面生烟八方走火的局势,用钱的地方太多,东林党给出的建议竟然把万历用来应急的辽饷制度化,而辽饷不是从富庶的江南地区征收,反而大头是从陕西和河南来征收,征收对象不是富豪官绅而是底层的百姓,当时天启皇帝都哭了,嘴上说顾念百姓艰辛,心里估计都骂娘了“你们这群王八蛋,我再不明事理也知道,你们这是让我把河南、陕西两省的百姓往死里逼,逼到绝路上他们就要拿着粪叉子跟我玩命了,你们这群王八蛋是要给我挖坟掘墓啊。”于是掏自己的小金库来应急,没想到东林党竟让要习惯了,遇到事情就让天启皇帝讨自己腰包填朝廷的窟窿。
天启皇帝对东林党彻底绝望了,什么狗屁众正盈朝、什么狗屁垂拱而至,我自己来吧,怎么也不会比你们搞的更坏了吧。于是天启皇帝决定亲自主持朝政,当时东林党已经遍布朝野,天启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找到了两个跟自己的最亲近、最信任的无党派人事、自己的两个年过花甲的老师孙承宗和袁可立,也许两个老头对朱由校这个可怜娃生了怜悯之心,袁可立带着一家老小,在白莲遍地的山东、北直隶大地杀出一条血路到登莱上任,而孙承宗则接任了兵部尚书。
老孙的上任的第一把火也非常有老孙特色——开喷,向朝野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大明的军事弊端最明显的四条,第一条:军队都没训练过、军饷都被贪污。第二条:责任义务分离,武将上阵拼命,指挥的确实一帮不懂打仗只会瞎比比的文人。第三条:风气不好,上前线打仗的是武将,但是参谋班子全是不懂打仗的文人。第四条:虽然设置了经略、巡抚等有指挥权力的官职,但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听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中央的,不能自行处理。我老孙来当兵部尚书要改的第一条就是放权,前线的大将我要给他自主权和任命手下将领的人事权,并放宽kpi考核,你们这群毛都不懂的文人不要没事就欺负前方的大将,也不要因为小胜小败就去干预大将的指挥。快速稳定前线才是重中之重,然后再慢慢的收复失地。”
战略上老孙执行的仍然是熊廷弼的三防布置,简单点讲,对努尔哈赤来一个四面围攻的策略,在山海关修大门防着努尔哈赤进攻,在南边从登莱派水军和海军陆战队执行骚扰作战趁机收复辽南,在东面扶持毛文龙的敌后武工队搞游击战,在北面收买蒙古雇佣兵去打努尔哈赤,四面围攻,没有机会就打打游击让努尔哈赤陷入四面作战的困境,有机会就修个碉堡跟努尔哈赤玩防守反击,把努尔哈赤耗死,这是当时大明能拿出的最好的战略,也是最有效的战略。
同时制定了大量的可执行方案,例如安置辽东难民、对“京营”进行精兵简政、在山海关和北京之间的永平设置了一个守备区、在蓟州修建大量的碉堡、将一部分军队改变成生产建设兵团在北京东面开垦荒地等。
大明的军事机器度过了最初的惊慌失措而导致的停滞,终于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始运转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刚刚解决了指挥系统的问题,山海关前线又出了问题。
当熊廷弼和王化贞被抓起来之后,原兵部尚书王在晋则被授予辽东经略到山海关去守大门。俗话说自古书生侠客梦,王在晋也想展示他的军事才能,实现出将入相的伟大理想,一到任就要组织军队对努尔哈赤来一波反击,辽东总督王象乾一听,我了个去,这是千里送人头啊,于是就推心置腹的吓唬王在晋,说努尔哈赤有多猛,女真人都是生吃人肉的战争机器等等。王在晋立即被吓的面无血色,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恐金症患者之一,于是准备在离山海关四公里的八里铺再修一道山海关,就叫新山海关,原来的山海关叫旧山海关。王在晋手下的众将一看不用自己送死,于是纷纷闭嘴。应该说大明气数未尽,对王在晋的傻缺行为还是有忠义之士敢于仗义执言的,袁崇焕、沈棨、孙元化等少数几个稍等军事的文人激烈反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论述了王在晋的傻缺,王在晋大怒,为了证明自己的英明神武,发誓要将自己的政策执行到底。这几个哥们一看,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们拼了,他们不惜触犯职场第一大忌——越级上报,他们赌上了自己的前途,给首府叶向高发了一封联名公开信,把这事给说了。
当时中央的这群大佬也都是些文人,没有人懂军事,感觉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一群文人能讨论出了什么结果,首辅叶向高说:“得了,别瞎吵吵了,隔着这么老远,说了半天都是瞎猜,能有什么结果,得派个调查组到现场去调查,谁愿意去?”这种吃力不讨好得罪人,而且专业不对口还容易犯错的事没有人愿意去,于是纷纷把脑袋低下了。最尴尬的是天启,努尔哈赤杀到北京城别人都能跑就他不能跑,别人都是假担心他才是真担心啊。看着已经快被急哭了的学生和满朝的怂货,老孙愤然站了起来说:“我去吧。”小皇帝看着老孙感动的都苦了。立刻给老师升官,升太子太保,还给老孙一套蟒袍(看看郭德纲就知道这玩意多值钱)和若干银币。
特派员老孙来到山海关首先就召见了王在晋,就问他:“老王啊,你建议修一个新山海关,派谁去守啊,是派现在山海关的守兵去守吗?”
王在晋说,“不是的,我打算重新招募四万人去守。”
“老王啊,你看问题就来了,在四公里以内就要有八万人去防守,一片石那边准备怎么防守呢?而且新山海关和就山海关太近了,万一新山海关的士兵大败了,旧山海关前边挖的这些陷坑、梅花桩就都用在咱们自家兄弟身上了,如果开们把战败的兄弟都放进旧山海关里,由于距离太短,跟敌人拉不开距离,敌人也会尾随进入旧山海关。你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啊?”
王在晋答道,“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有b方案,我在山头上修了三个山寨,专门用来收拢溃兵,就不存在你说的问题了。”
这个时候,老孙彻底绝望,他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如果还没打仗就给士兵修一个可以跑路的山寨,那还有谁会拼命啊?而且士兵能逃进去,追兵也可以跟着冲进去。朝廷派你来山海关是干什么来的?是让你来收复辽东来的,哪怕你做不到,至少你要做到稳定住局面吧?你在干什么?每天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打嘴仗上,正事一件没干。北京城上到皇帝下到贩夫走卒每天都活在惊恐当中,这种日子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我问你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老孙以特派员的身份对山海关的防守进行了调整,让阎鸣泰去守觉华岛,做辽东的粮草大本营,让袁崇焕去守宁远。王在晋坚决反对,老孙找来王在晋耐下性子推心置腹的谈了七天七夜,但是王在晋仍然坚决反对老孙的意见。
老孙十分无奈,回到中央写了一份报告,主要内容是,现在守山海关的那群货胆子都吓破了,连敌人都没看到,就自己烧了宁远、前中所等坚固的堡垒,这是之前熊廷弼和王化贞的两个货干的。烧了这些关外的堡垒,敌人也没来,但是这群武将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出山海关一步,这群胆小如鼠的将领都是有罪的。武将没有斗志,不能安抚武将士兵让他们重燃斗志,这是现在的辽东经略王在晋的错。在山海关外八里再修一条山海关,那是浪费国家财产。不如趁着努尔哈赤还没西进,把这些钱用来修宁远等辽西重要的军事据点。把守八里铺的四万人用来守宁远、觉华岛,对努尔哈赤形成战略反攻。等努尔哈赤来了,就让觉华岛上的守军坐船绕到努尔哈赤的后路去偷他粮道。如果没有什么事,至少收复了领土两百多里。总之一定不能让努尔哈赤攻打到山海关城下,不能把辽东的难民都丢给努尔哈赤。现在辽东战场最大的问题就是王在晋这样的一把手太无能了。并且附上了十多条具体的实施方案。
朱由校非常开心,终于有人开始正经干活了,于是统统都同意了。有一天老孙给朱由校上课的时候,谈起王在晋,说这个人没有军事能力,等努尔哈赤打来一定会犯大错。对于这种关系到自己生命的大事,朱由校的效率极高,立刻下旨把王在晋调到南京,提前过退休生活,并公开通报那些带头逃跑的将领,于是在八里铺修第二个山海关的议论再也没有人敢提了。
王在晋调部门之后,辽东经略的职务空出来了,满朝文武都知道这是个坑,没人愿意出头抗雷,万般无奈之下,老孙再次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去山海关去填坑。小皇帝被这个主动为自己分忧的老人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并下诏,让老孙做了对辽东的战区总司令,山海关、蓟、辽、天津、登、莱都归老孙管。可以根据自行处理政治军事,不用事事请示中央,可以便宜从事。
朱由校自己从小金库拿出八十万两白银给老孙做启动资金,并赐给老孙尚方宝剑,谁不听话就砍谁。老孙上任当天朱由校本人亲自送到皇城外,文武百官送到北京城外。这个花甲老人在满朝文武做了缩头乌龟的时候,不顾年迈主动请缨,向着兵凶战危的山海关进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