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有三个自然法则:相互依存(生物间循环利用)、节能、只取所需。
相互依存,人不能独立存在
循环利用是生物间相互依存的基础。大自然从不生成多余的东西,生态循环里一种生命是另外一种生命得以生存的前提。看似天敌,实为依存。
节能,不能过度开发孩子的生命能量
过度的运动让生命早衰。
生命的能量是有限的,好比一个储存能量的电池,人不能无限制地消耗它。生理医学说到的生命活力是食物的热量供给的,不过不要忘了生命还有一个重要的基本:人的精神与肉体是有限的。
我觉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多吃一点儿、多运动一点儿可以刺激机体功能发展,也好比给锂电池充电,开始的时候要充足,生命的潜能才能饱满。18岁以后,身体基本发育完成,饮食就不能过剩了。运动也一样,18岁以前多运动是发展肌体能力,18岁以后运动太多就成为消耗肌体的原因。
生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节能,少吃、少动、少激动快乐、少欲望多睡觉的人,身体可能持续的时间也长。生命在于静止,慢生活也许是人们需要考虑的。不夸张地说,常发呆也是一种养生的方式。
人的情绪也是一种能量,人不能太高兴,也不能太悲伤,这些都伤身体。保持轻度的愉悦,像嗅玫瑰那样的感觉就可以了。让高兴的情绪慢慢来,这样高兴才维持得久,如果高兴得太快,程度太强,人很快就失去了快乐,转为抑郁。
人在冬季身体要凉下来,营养才会有藏。夏季要热,让汗流出来,身体的毒才能消。
感悟:读到这些,感觉自己都在误区里,一直觉得运动对身体好,现在看有些绝对了,什么都得有个度,不能为了表面上的自律对身体过度地消耗。少吃少动少激动少欲望多睡觉,感觉这样生活简单好多,想想都觉得舒服。对于温州冬天的阴冷和夏天的湿热,我应该换种方式去面对,不再抱怨,顺应自然,适应气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的修炼?
只取所需,育儿请持一颗平常心
只取所需是大自然所有生命系统的一种核心本质,也应该是生命伦理的基本纲要。从伦理学角度看,人类是最无耻、最贪婪、最没有节制,也最喜欢多吃多占的生物。
只取所需的自然法则在社会层面还远不到可以提及的时代,不过对个人生活来说却是可以效仿的。真正的难题是人们并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尤其是在物欲刺激下日益膨胀的欲望,让人们的需求没有止境。
退其次想,人们至少在身体健康上追求一种只取所需是可行的。节制的饮食、平和的心态、适度的起居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内含着只取所需的原则。
感悟:看到什么好给孩子买什么,结果买了一堆没几个用上的,这是妈妈们的一大通病,多为自身的匮乏所驱使。如何根治,答案就在这里了。根据孩子生命发展的规律只取所需,不用物质去催生出自己好妈妈的虚假形象,少一些虚假的优越感,让育儿更切合实际,更落地。与其一堆课程堆砌给孩子巨大的成长压力,不如让孩子顺应内在意志,简单自然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