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简书播客:迷茫,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文 | 少校十三
01
前不久受邀,替朋友在外地做过一场校招。
回到校园,看见那些同学,想起自己毕业那会儿也甚是好笑。四处撒网,到处疲于奔命,身影频繁出现在各大招聘会上,抱着空手套白狼的想法,奢望投入一次就一劳永逸。
事实证明,没有方向,瞎迷茫,即使就业了,也很难过。
之后在面试的过程中,抛开常规问题,突发奇想,就问那些同学,觉得现在的生活状态好吗?
好,怎么不好?这一场面试就是我今天最后一场,我已经同室友约好时间,一起组队打游戏,那个爽呦。不过,工作也想要,可人家不要我,确实我也什么都不会,打完这一局再说呗。
还有的同学说,还不错,面试完了一会儿还要去帮女友做简历,真担心她找不到工作。
我问他自己的工作找到没,他说没有。
我又问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类型的工作吗?
他说,不知道,不着急。虽然现在也很迷茫,不能因为迷茫了,就要一下找到了方向,万一又做成了,那样的生活多无趣多无聊多没挑战。我觉得迷茫一段时间也挺好,花时间迷茫也是一件骄傲的事。
自嘲完,他又没有底气了,接着眼神陷入扑朔迷离。
02
那场招聘后,在乘火车回来的路上,陷入了沉思。
有的人确实喜欢拿迷茫当作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逢人便说,人享受一段迷茫时间的权利应该有吧?
承认,迷茫是一个人成长中被困扰着的固有心理属性。
可有一个逻辑我就不懂了。
成长是需要迷茫不假,因为迷茫了才有出路,可为啥偏偏要花很长时间去斗争,最后得出的结果是该干一份事了,我终于不迷茫了。
明明一个很早能得出结论的东西,却偏要放纵自己兜兜转转去寻觅很久才接受豁然开朗。
本来同龄人之间蕴藏着一种这样的危机感,就是同年纪的人都开始爬上坡了,自身还停留在到底要不要该迷茫的问题上,我觉得是有点过了。
人或许会产生一种心理,更愿活在当下,不敢或不愿去考虑失去什么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打击和伤害,怕自己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消化那部分无法预估的损失。
一部分化作外表安稳显强颜欢笑,另外一部分在内心激流而焦虑不安。
03
自己刚工作那会儿其实也很迷茫。
因为想上进却敏感害怕,想被认可尊重又不敢热情主动,有很多意见或建议想陈述又担心词不达意,不敢举手示意,耽误别人发言。
那种迷茫和惊弓之鸟一样,既脆弱又无助,成天郁郁寡欢,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不该做什么。
慢慢发现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常常过虑自己的行为对各个方面的人和事会不会造成影响,然后把这些假想出来的影响施加在自己身上,人一旦在理想情绪上收支不平衡就会产生迷茫。
迷茫本身就像痼疾,不连根拔除就会贻害无穷。
之后心理情绪的转晴,一部分是读书内化,读书的好处在于脚步不能到的心灵已经抵达;另一部分是格局打开了,经常出差,会看见很多没有看见过的画面,听见很多没有听过的道理,要说很多不敢说的话,对很多不认识的人要微笑。
见的、听的、说的东西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自然就会试着去补足抚平内心缺失的部分,寻找那个曾经失落的内心世界。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最虔诚的信徒,每个人最后都愿意相信自己。
坦诚地讲,人是很容易被迷茫所困,可也容易跳出迷茫这个怪圈儿。
那以后的自己,在性格上从不爱说话到乐观开朗,在工作上从怕被批评到脸皮厚厚的,从不敢言语到敢于抒发己见,做事有思路,做人也有章法。
看似简单的举措,实则每一次的勇敢都伴随着或多或少的心跳加速,紧张的背后是那一次又一次的心理反叛和价值重塑。
心里那道坎儿,跨过去了就有光芒,跨不过去就得迷茫。
……
作者:少校十三,少校十三,网友称十三少,一半的青春热爱工作,一半的青春热爱写作,坚信写作是一门补脑的手艺,重点在于热爱生活。
主播:颖子,简书特约主播,会播音的英语老师,像孩子一样的思考者。微信公众号:英语曼慢说,我说的不只是英语哦!
收听更多简书播客请关注【简书播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