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的我,在种菜种地中发现,干啥也没有快进键

这是一个70后姐姐的碎碎念,喜欢读书写作,退休后闲靖少言,不慕荣利。自从今年6月中旬在梧桐院子的西坡上租了一分地种菜,便开启了“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陶渊明式田园生活。

小菜园在我的直播记录下,在先生的亲手打理下,从整理土地刨树根、打木桩围篱笆、铺设小田埂、种植规划、整理菜畦、撒种移苗,时间是最忠实、最公平的朋友,一个月的时间,小菜园欣欣向荣,焕发勃勃生机,而且在各位小伙伴的见证下,有了一个颇具野趣的名字--百草园。

百草园让先生出了很大力,流了很多汗,每天辛勤劳作,还要注意不违农时。小菜苗茁壮成长,一天一个样,前天大雨,先生记挂着菜园,在雨歇的间隙去菜地;看着秋黄瓜开始爬秧,先生开始准备木竿,今天在蒙蒙细雨中给秋黄瓜搭了架。

我发现,任何需要长周期的事情就相当于种地,你必须将施肥、除草、浇水这些事情恰到好处地完成,而且还要经受风雨的考验。如此,才可能拿到收获的结果。

就如我们的阅读,运动,学习、健康管理,干啥事都得慢慢来,没有快进键,也没有捷径。

所谓恒心,就是日复一日地用心。

昨天的文章《52岁,人到中年的幸福感,源于安安稳稳地活在当下》有个bug,"七月流火"这个成语用得不对,首先七月是指农历七月,昨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八,接下来还有一个农历六月,即闰六月。

为什么有两个六月?农历以月亮盈亏周期为基础,一年 12 个月仅 354 天左右,比阳历少约 11 天。若不调整,季节会逐渐错位(例如春节可能出现在夏季)。因此,农历每 19 年增设 7 个闰月,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阳历的 365 天。

“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指大火星,“流”是西沉、移动的意思。语出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农历七月,大火星的位置逐渐向西下移,标志着暑气渐退,天气开始转凉。也意味着秋天快到了,该准备过冬的衣物了(“九月授衣”)。

感谢云门老师不吝赐教,又让我学习到了新知识。

学习真的是一个需要时间加持的慢活,文友竹小凹是我的榜样,她听书一篇文章要听上好几遍,要弄懂理解才作罢,所以她听过的书,都能用自己的话再表达出来,还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得到启发和行动的力量,形成一个学习闭环。

这很了不起,我要向竹小凹学习。

我们经常去听大牛大咖们的演讲,现场很受教育,也很激动。

回来后,该咋样还咋样。为什么?因为我们只是知道了一个道理,后面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内化和应用,只有把一个理念反复内化、熟练应用后,这个道理才是你的。

扯远了,再说种菜。

昨夜有雨,今天早上还有点滴答,看着灰蒙蒙的天,厚厚的云。我问先生,还下不?今天还去百草园吗?先生说,有一点,但是,秋黄瓜已经爬秧长须了,都匍匐在地上了,再不搭架,就相互缠绕在一起了,要不,咱先把木竿运过去?

好。穿上我的粉色小雨靴,开车带着木竿来到梧桐院子。

几天没见的小菜园,经过雨水的喷淋,冲刷,绿意更浓了。还是西葫芦最旺盛,根部已经有很多小花蕾了,只待阳光一来,就会开花坐果。

地豆角是不用搭架的,又生出了新绿的叶子,秋黄瓜的须在寻找可以支撑的竿,左右试探。

先生去搭架,我拔草,雨后的百草,争先恐后的露头,无穷无尽的样子。

我想起陶渊明的诗,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看来一千六百年前的农耕生活与现在并无二致。

但是,今天看到静雪之韵的文章《身为农民,没了土地,没有农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也很认同。

我的父辈也是农民,小时候也看到大人们一年到头辛勤耕耘,种地种田,吃得也不好,穿得也不行,现在的农民虽然也辛苦,却没有从前的手工刨地、锄草、收割的劳累。像我老家,都是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科学滴灌、机械作业,农民日子也过得很滋润。

反倒是城里的陶渊明还是陶渊明,唯一不同的是,有生活保障的种菜人,还是幸福的。

天空有时飘来几滴雨,有时又停了,趁着地湿,好把木竿往下插,我帮忙把黄瓜藤小心地拴在架上。

看着搭了架的菜地,先生说,真有点菜园的样子了。

鸡毛菜可以提苗吃了,生菜也可以劈着叶子吃,我给大姐发微信,抽空过来采摘新鲜蔬菜。

回来后早餐继续生菜叶、煮玉米和鸡蛋,还有电饭煲里熬的绿豆汤,婆婆说,你整天在喂兔子。

你要说生菜有多好吃,也没有,但是健康是第一位的,所以我拒吃甜食、拒吃油炸,尽可能少吃再加工食品。

道理很简单,多吃,我那跑步就白跑了,跳绳就白跳了。

跳绳我也不是很喜欢,昨天早上是在车库跳的,跳了两组,发现没启动运动手表的计数,还是坚持跳了1000个,晚上想再跳一组,还是小蒙蒙雨,又闷又湿,跳了500个,那汗噼噼啪啪往下掉。

遇见吴同学,他看到我跳绳,就去拉单杠了。

我也试了试单杠,感觉胳膊有劲儿了,但是距离拉起来,还需要99%的力量。

麦家说,你能不能安心地去做一件事情,你能不能拿出一种缓慢的精神,去做一件事,完成自己的人生,这成了时代给我们的考验。

是的,干啥都没有快进键,我要继续跟麦家阅读去了。

感谢您的阅读,我的文字是一如既往的陪伴,让我们一起把余生过得很诗意。

如果您也喜欢,请点小红心加持,让更多的人看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