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集注》講解-96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

“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矣,故其效驗至於如此。此學問之極功,聖人之能事。”你得達到聖人的這個程度。“初非有待於外。”聖人在哪裏?從哪裏體現出聖人?就在自己的心。我們說他是聖人的時候,就在他的心,他的德性,道全德備,心具仁義禮智之性,一點沒有偏私,一點沒有缺憾,不是有待於外吧?“而修道之教,亦在其中矣。”聖人修道,教化我們,就是為了這個,教化我們怎樣修,怎樣學習,就用這樣的方式學習,修德性,為己之學。如果你這個不能體會的話,像孔子說的“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你就理解不了。怎麼一日克己復禮天下就能歸仁啊?我們再想一想,我講的張橫渠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學儒的人道義擔當的精神,就應當持這樣的態度。我學儒幹什麼,就是要為天地立心,怎麼為天地立心?這樣可以體會到了吧?“聖與賢,可馴至”,我馴至聖人,天地之心就立了,就能天地位萬物育了,這樣正了之後,是不是就為生民立了命了?命是天命,人就是這樣的壽命,自然災害這種死傷,空氣污染引起疾病,你看現在醫院裏住的,你就是用西方科學醫療的方式,延長你的生命,那都不是順命,都不是隨其生,依然屬於非命的範圍。就這樣為生民立命,為生民立命還不行,為往聖繼絕學,我們現在為天地立心了,為生民立命了,後世不好說,那絕學還要繼,得有傳人。孔子當年就是這樣,先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那時候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但是後面學又絕了,孔子不傳的話,你想想哪里還有,是不是?還得傳萬世。

接著看注:“是其一體一用,雖有動靜之殊,然必其體立而後用有以行。”先立體,然後用才能行,這就是《論語》上講的“本立而道生”。怎麼立本,就是立我們的德性,怎麼立我們的德性?就是這樣學習,用我們現在這種為己之學的方式來提高我們的德性,提高德性之後,我們當行的道自然會生出,才能有用。你說你自己本不立,我就這樣的德性,我就按聖人說的那樣去做,你一定做錯。聖人那樣做、那樣說是對的,你沒有那個德性你循聖人那樣做的時候你就做不來,這個差異,天上地下的。就像你真有愛心,喜歡這個孩子,他犯錯了,你再打他,他不生氣;你總是煩他,今天煩他明天煩他,他犯錯了你打他,他就生怨。那是不一樣的,你想一想反正他犯錯了,都是打他,打他的效果一個是他更敬畏你更愛你,一個是他怨恨你。你沒有德性你實行聖人的道能行嗎?就是這樣天上地下的差別。所以說我們在這裏學習就是修德性,就是立本,本就是體,本體。立了德性之後,學以致用,然後再用於人事。德性高一點,事就能處理得好一點,再高一點處理得就更好一點,高到聖人的程度,天下人都抬著臉來望著你,期望你教誨他,期望你指導他。你看《孟子》書上講,商湯去攻打西戎的時候,東夷怨,你怎麼不前來攻打我的國家,老百姓就這樣仰望著你,叫你來攻打他,把他的惡君給去掉,老百姓脫離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學儒的志向,這就是儒家的氣度。這樣的氣度,才能體會先王建中立極這樣大氣的文化,也只有這樣的文化才能創建我們這樣一個民族,這樣一個廣大地域、眾多人口的華夏民族。所以說日本他彈丸之地,不要怨別人,怨他自己的祖宗,他的祖宗不如我們華夏的祖宗厲害,就是這樣的。能做到這些,你看整個這一章這個理路,大家從整體上明白每一句的意思,然後從整體上體會這一章的理路,多清晰啊!而且天地人一體,儒家講天地人三才,人為什麼可以與天地一起稱為一才,這中間也可以體會。人能致中和,天地就能位,萬物就能隨其生,萬物就能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後邊說:“若禮樂刑政之屬是也。”禮樂,就是剛才我講的為法於天下的,在上所行的都是禮樂的範疇,宋人制禮就是這樣制的。...
    雲十五阅读 125评论 0 1
  • 講之前有兩個問題,有同學問:有喜有樂,喜怒哀樂,那喜和樂是什麼樣的差別?從傳統文化的典籍裏邊體會,喜是內在的,特別...
    雲十五阅读 180评论 0 2
  • 然後再體會一下道統和道學。所謂道統,就是天地萬物與人,上下整個宇宙一個統系的體系,就是道統。天理就是人性,這是統而...
    雲十五阅读 194评论 0 1
  • 《資治通鑒》上第一章就是“禮之為用大矣哉”。有這個禮天下就平,沒有這個禮法就不平。而這個禮也通皋陶做大理那個理,就...
    雲十五阅读 370评论 0 2
  • “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矣。”天地萬物一體,在前面講的時候,給大家囉嗦了很多。不一體,你心...
    雲十五阅读 34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