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们高级班相聚yy课堂,聆听刘老师的督导,有两位老师呈现案例,那在刘老师督导的过程里边,真的感觉犹如上了一堂很丰盛的焦点大餐,让我们觉得由于信息量太大,一时消化不了。试着分享一二。
贴着来访者走,就是要不断的确认当事人的知觉:当事人想要的是什么?成功经验是什么?重要他人怎么去看待这个事情?通过这些细节清晰的呈现,扩大当事人的知觉的范畴。从之前狭窄的认知当中,更多的看到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优势、自己的资源,也就会对自己的困扰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我们倾听什么?听来访者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对于他来说哪些是重要的?他的期待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寻找到来访者想要去的方向。
那么也以好奇之心,去看看他曾经做过哪些尝试?哪些尝试是有一点点效果的?而这些效果又是怎么呈现的?它的有效元素是什么?让这些成功经验、让这些例外更加的强化、扩大,成为解决之道。
如果说来访者期待希望别人改变,那么就需要确认两个人的知觉:“那你希望聊可能让XX有什么变化呢?”“那XX如果听到你的话,他可能会怎么说呢?““他希望自己有什么变化呢?“嗯,那你们是否沟通过?哪些方面能达成一致?“
关于咨询前改变,“那你们之前有没有去过一些心理咨询机构,那你们是怎么聊的?这个聊的的过程,给您什么样的启发和帮助呢?”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关键地方的具体化、细节的呈现,会让来访者看到围绕着他想要的目标。可以拆分成很多的小目标,围绕这些小目标,寻找到身边有可能现在还能用到的资源,一点点的强化扩大。和来访者一起去建构解决之道,因为来访者是最了解自己的,所以说他寻找的方法,他尝试过的方法,他能想到的这些部分,他最愿意去做、也最容易去做到的。
看似让咨询师难以下手,无从推进的案例,在刘老师那里,通过清晰的主线和更多的贴着来访者走、具体化细节的呈现,就能有很多的地方可以打开和延伸,找到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和来访者共同去探讨和解决他所面对的困惑。
我们都说焦点知易行难,入门快深入难,那怎么样拥有一颗简单纯粹的心,拥有一副焦点的头脑,同时又能很清醒的反观自己在咨询当中的所思所想和所为。及时的调整,灵活的应用。是我们一点点的需要修炼的部分,感谢刘老师倾囊相授悉心教导。相信2019年在在刘老师的新的扰动措施下,我们高级一期的伙伴们会走得更坚实,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