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33本书”的计划夭折了,止步第22本,但书还得读。也不再另开文集,只在这个计划后面增补。
一
和这本书的相遇既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前几天我去成都旅游,最后一天下大雨,室外不好逛,我就去逛了一家西西弗书店,在里面晃荡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这本书。
我翻了几页,看到了“靶心人公式”,想起在剽悍行动营的某一节课中某个老师讲的“英雄回归之旅”好像和这个有点儿关系,随后又想起我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时听了贾行家的分析,他用的分析理论跟这个也有关系。
书的内容很有意思,我又是个不擅长说故事的人,于是在书店看了近一半之后去网上淘了一本。
二
《故事课1》的作者许荣哲在台湾被称为“最会说故事的人”,他每年做300多场关于故事与写作的培训和讲座。很多人评价他,讲得比写得还好。
许荣哲说自己很会说故事的原因是很会听故事,尤其是听巨人说故事。
这些巨人是:
《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创意黏力学》的作者奇普·希思和丹·希思
《故事要疯传成交就用这5招》的作者火星爷爷……
如果看了这本书觉得还不过瘾的话,就可以跟着作者的这些提示寻本溯源了。
三
靶心人公式是一定要提一下的,因为不管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戏剧结构。
故事的公式是:
1.目标
2.阻碍
3.努力
4.结果
5.意外
6.转弯
7.结局
以后看故事的时候可以试试用这个方法分析一遍,我甚至已经想到用这个公式来指导我教的娃们写故事了。
四
书里讲了好些个有趣的故事,比如:
朱元璋怎么用故事改变自己的命运
故事营销天才毕加索
丘吉尔和威尔逊的反击
笛卡尔和公主的爱情故事(看到这个我终于理解了之前一直看不懂的百岁山广告)
个人觉得可以记下几个经典的,以后演讲、举例子啥的可以用上。
五
作者关于“转场”(简单来说就是让两个时空情境相差很大的场景,平滑顺畅地转换过去,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从A场景来到B场景)部分的论述,和我之前的观影经验产生了连接。比如《权力的游戏》《无问西东》里的场景切换很多都是用相似物转场。
六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是时候为自己定制几个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