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有一句话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通常认为的含义是这样的:知道万物变化无穷无常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质;而能描述出来万物变化的人,还是没有了解大道之变化无穷的本质。曾和读研的学姐探讨过这句话,她说,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句话可能表达了媒介与事物本质的不可通约性。并向我推荐了《对空言说》,于是开启了我的观念洗礼时刻。
这本书旁征博引,底蕴之厚令人咂舌。从开始几章引述不同时期大家思想观念以证“撒播-对话”“传心术-唯我论(交流的可能与不可能)”到引用神学、科学界研究甚至生物、天文的研究,叙述了身体在场之“善”,广泛民主建立之模式(一切生物,包括亡灵),以及人类社会最终应该拥有的交流模式。
彼得斯在这本书中主要介绍了两种不同的交流方式:传受双方紧密配对的“对话”和传受双方松散搭配的单向“撒播”。彼得斯在书中以苏格拉底作为对话传播的例子。苏格拉底认为,爱应是因人而异的,但由个人普及至全体,引申到传播上即为有差异的对话,这种传播方式是精英的,并非广泛的、民主的。同时苏格拉底贬低文字,认为其对人无差异,是不可取的。这种爱欲所指的传播方式是理性的,要求一种公平互惠。但作者指出,这种公平互惠也存在粗暴,如正义就是要求以眼还眼,所以作者认为,“一个社会既需要争锋相对的理性,也需要理性的暂时悬置,我们还需要其他原则来补其不足:殷情好客、献礼馈赠、宽恕饶人、博爱众生。”彼得斯认为,“对话常常遭遇扭曲,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对话的滥用,而且是文明的具有的一个让人亦喜亦忧的鲜明特征。只有在对话被扭曲后,我们才可能跨越文化,空间和时间,和死去的人,远方的人以及地外生命进行交流。”彼得斯在这里所说的对话被扭曲,其实就是单向撒播,也就是“文本式腹语”。
除此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六章的内容。通过对图灵测试、生物研究、太空研究的描述,首先讨论了身体的重要性,其次强调了人的独特性,并呼吁人们要先认识自己。最后,作者阐发了广泛的民主思想——囊括一切生命。首先,作者认为认为图灵对于身体的轻视是一种民主的狂想。反思当下,互联网使匿名性遍在,并普遍被认为是赋权的机器,但是身体的重要性也在互联网上日益体现——现实的身份地位也代表了某种发言权。所以互联网民主真的存在吗?同时,借用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说明复制品与真品本就有着巨大的区别,从而强调人的独特性。而后,借助外星研究及动物研究,表达了对于人对于渴望交流的行为的不认同,认为人将自身投射到外星人与动物身上,只是觉得他们跟自己拥有同样的交流方式。但这也许是不可能的。人更应该认识自己,并尊重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保持共情之心,建立广泛的民主。
最终作者还是认为交流的沟壑永远存在,而交流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可以共同栖息的语义王国。同时,作者描述了触觉和时间的不可化约性(不可复制性),作者说:“没有任何一种爱情誓言能像实际上的忠贞不渝那样具有说服力。”
我想,是否可以理解成,珍惜当下,尊重差距,在此之上共同交流,并尊重人本身的存在,即可以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