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时和我弟每天早上一起上学,下雨下雪的时候两个人就撑着一把超大的黑色雨伞,有时候快要迟到了,还对着盖满雪的麦地强行作诗。现在想想牙好酸
我们出发的时间路上已经没有什么学生了,连早起赶集的人都很少。不过路上常常会碰到一位姓李的语文老师,蹬着自行车路过我俩身边的时候总是说:你们这俩孩子,今天怎么又迟到?或者:你们这俩孩子,今天怎么才到这?
那时候路还没修成水泥路,来往最多的除了我们这些上下学的学生就是骑摩托车和自行车的行人,貌似电动车都不是很多。路边的麦地有风吹过的时候会有麦浪,麦地的另一边是民舍,和一些草垛。
我俩因为总是迟到,所以对迟到这个事情不仅习以为常,而且会把习以为常的东西认定为“景色”,并发自内心的喜欢和享受。
到放学的时候,学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按回家路线排成小队,但常常出了校门没多久男孩子就飞奔不见,女孩子开始两两三三并排,然后队伍走散。
那时候常常犯难的是:不知如何表达既能不伤害和小伙伴的小友谊,又能不和大家一起“两两三三的并排走”。
中学在小学相反方向,而且不能再步行需要骑自行车了。我们之前学校还有晚自习,后来取消了晚自习改为早自习(是很早的早自习),所以早上上学很早,放学也早。
我和小弟迟到次数变少了,可能因为初中不仅会罚站还会罚跑。那时候小伙子还是个可爱的小男孩。有一次一边跳起来一边双手撑着窗台对我同学说:我找我姐。班里认识他的男生就逗他:哪个是你姐。但他坚持不说我的名字,理所应当的就像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是姐弟俩一样。
初中放学不需要排队,我开始学会晚半个或者一个小时回去,好和路上最大波人流错开。
这样就可以一个人一边慢悠悠的骑着自行车,一边自我陶醉的哼着歌,身边有人行过就赶紧小声,最喜欢唱的歌中就有我现在正在听的周杰伦的《珊瑚海》。
现在,家就住在中学旁边,有时候回家看着门前路过的学生很多都骑电瓶车上学,记得当时我们班家最远的同学每天要骑一个多小时自行车上学放学,初三冬天每个天还没亮的早自习和路有积雪或暴雨的日子,并不知道他是如何坚持下来还不迟到的。
原来的那个小学在六年级的时候因为生源太少渐渐都合并到镇上的小学,也不复存在。
高中,大学,住校。
上班后公交,地铁,每天急匆匆。
好像再也没有注意过早上七八点时的太阳,也失去了这样一条每天会有半个小时只属于我自己的乡村小路。
我想那是只属于我自己的乡村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