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新质生产力的组织“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黑龙江哈尔滨到湖南长沙,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到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各级组织部门要抢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宝贵机遇,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本质要求、重大意义,下好“人”字功夫、写好“才”字文章、做强“链”上党建,在答好生产力的“新质”答卷中展现组织部门新担当新作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下好“人”字功夫,以高质量干部队伍建设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党员干部是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要紧紧围绕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聚焦党员干部理论上“新质化”,通过举办“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全面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着力解决“本领恐慌”等问题,以思想上推陈出“新”,实现工作能力提“质”增效。要加强干部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最前沿“补课”,到产业园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线“充电”,让干部在实践锻炼中长见识、增本事、壮筋骨,不断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本领,着力打造一支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铁军”,让更多干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带头人”。
写好“才”字文章,以高质量人才工作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智慧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兴则科技强,科技强则国家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才,最终要靠人才,须下好人才“先手棋”。当前我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还存在相当大的人才缺口,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到靶向引才,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集群,瞄准产业紧缺技术,从创新人才缺口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建立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做好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人才评选表彰奖励,激励更多人才走向创新之路,让创新驱动与人才驱动“携手共进”,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激发新质生产力磅礴力量,赋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做强“链”上党建,以高质量党建为新质生产力注入“红色动能”。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组织部门要不折不扣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在“引领”上下实功,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融合点,把党的阵地建在企业生产最前沿,把党组织延伸到科技创新第一线,不断把战斗堡垒建强在“链”上,实现“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真正让党建成为引领企业创新升级的“红色引擎”。产业链党委成立后,要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助推链上企业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产业链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通,不断把资源优势融在“链”上、创新力量聚在“链”上,推动产业链各企业协同发展与创新,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要全力打好强链稳链“组合拳”,挑选政治素质好、创新能力强、授课水平高的党员担任企业发展“辅导员”、创新“指导员”、政策“宣传员”,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及时解决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让产业兴在“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