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虑吗?
奇葩说里蜜芽宝贝CEO刘楠曾说过:我们拼命努力,为的只是过上普通的生活。
是的,在当今这个人人都嚷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always处于一种异常焦虑的状态: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还不够努力。
于是拼命学习,拼命努力,想要过上“我以为...”的生活。
事实上,学的东西越多,反而越焦虑。比如订阅几个牛人的专栏,买了几个很棒的课程,读了一些畅销的书籍,并且把日程表排的满满的,每天固定学习时间,学完之后总觉得自己”收获满满“。然而,过段时间,由于这些学到的”知识“没有机会应用,所以便逐渐忘记了。
真是应了那句话:“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越努力,越幸运?
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开始体验“慢生活”,我不用再每天花时间去挤地铁,不用再绞尽脑汁的去完成各种deadline,也不用再去应付那些不得不去的社交场合。
这种慢下来的生活带给我的,是一种安静和愉悦,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放弃过去“要努力”、“要快”的执念,认真思考关于自己的未来。
首先思考的,是那些我曾经做出“特别努力”的事情,最终的结果如何呢?
答案是,由于努力,确实得到了一些机会;但也由于努力,走了不少弯路。
比如在15年年底,我在工作上不太开心,就给自己设定了要出国读书的目标。于是开始努力的学习托福和GMAT,每天早起晚睡,保证2-3小时学习时间。
就这样学了两三个月以后,有一天忽然想到,出国读书了,然后呢?然后做什么?
于是开始陷入第二轮深深的焦虑,我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综合调研之后,我又给自己设定了学习心理学的目标,于是开始从网上找各种心理学方面的材料,进行学习。学着学着,又觉着心理学在国外也不好找工作啊,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难度很大,更别提用英语来看各种学习材料了。
我又开始琢磨:反正是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为什么不找一个好就业的专业来学呢?
编程在国外算是一个好专业,那不如开始学习编程吧。于是我买了C语言的书,在家学编程,竟也学了一个多月(好吧我其实特别佩服自己啥都敢学这种精神)。就在感觉自己已经入门的时候,我才开始想一个实际的问题,申请哪所学校呢?
于是开始在网上搜索目标学校,这时候才沮丧的发现,目标院校的CS专业根本不招收毫无CS相关背景的人...
大半年的努力,到最后,换来了一个结论:不出国了。
这大半年的时间,用来干点什么不好?
如果一开始就想清楚,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径,是不是就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根本没结果的东西?比如,不想做目前这份工作,那么想做什么?有哪几种路径?这些路径分别需要怎么实现?实现之后会怎样?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还有哪些坑是可以避免的?
思考的过程,不太容易,而且会“浪费”一些时间。但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接下来的执行,是不是会容易一些?
这种先慢后快的方式,是不是更理性?
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坚持5:00早起100天、每年可以读100本书、英语学习打卡100天...的人,认为他们太牛了,执行力太强了!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其实真的应该想一想,我为什么要早起?早起来做什么?为什么要读100本书,读完每一本之后对我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学英语?学完之后要做什么?
想清楚了,再去做。
慢慢来,会比较快
说了这么多,想说的是:
千万不要在没有深度思考之前,去做那些重大的决定。在做决定前,要留出至少一天的时间,来深度思考下整体路径,而不是想到马上就去执行。
千万不要以为读了很多书,就掌握了很多知识。在读书时,要思考这本书内我想获取什么知识;读到某一章节时,要思考如果是我会怎么做,和自己建立连接,最好能指导自己未来的行动。
千万不要以为学了很多课,就比别人都牛X了。在选课付钱前,要想一想这门课对我有什么影响,是否在我的日后工作或学习中能派上用场,而不是觉得“大家都说好”,就稀里糊涂去学了。
慢慢来,会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