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
东方舞会系列
Kingfisher 翠鸟项链
1956年冬夜, Alexis de Rede男爵在巴黎豪宅内举办的私人舞会被称为“东方舞会”,宾客们扮成中亚、印度、柬埔寨等地的舞者造型出席,曾经一度在巴黎传为美谈。
2011年梵克雅宝推出的东方舞会系列,遥想当年的胜景,其中一件作品运用绿松石材质与东方花卉造型,来重现明清时期点翠首饰昔日的华美。
Kingfisher指的是翠鸟,亦是指我国一种传统的制作工艺——点翠工艺。
柒柒每次见到这个作品都并叹服,一个西方的珠宝品牌,将当年我们引以为豪的珠宝工艺演绎得如此之好。
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汉族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汉代已有。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
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
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
—— 李峤(唐)
翠,即翠羽,翠鸟之羽。翠鸟是一种生长在中国福建南部和广东一带的留鸟,其背尾和双翼都长着亮蓝色且泛莹光的羽毛,这种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
《珠翠光华》有云:“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退色。”另有网络说法,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暂无考证)。
点翠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点翠工艺分为软翠和硬翠,是根据点翠工艺所使用的翠鸟羽毛而划分的。
硬翠采用的翠鸟羽上比较大的羽毛,左右翅膀上各十根、尾部羽毛八根,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
软翠使用的是翠鸟比较细小的羽毛制作出来的点翠首饰。
在染料工艺被发明以前,翠鸟羽毛自然是不可多得的装饰材料,常被首饰匠人用来与珍珠、宝石、黄金累丝镶嵌在一起。
据说古时各地每年都要向宫廷朝贡几百对翠鸟,用此羽毛来制作各种头饰、风景挂屏、盆景的花叶等点缀之物。陈子昂曾为此写:“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点翠工艺在中国流传久远,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到乾隆时代已达顶峰。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关闭,原因是点翠羽毛已经绝市。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翠鸟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产的点翠首饰,均以采用代用品。这种中国汉族传统的首饰制作工艺,正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线。
新中国成立后对点翠工艺进行恢复,但没有完全恢复成功,称为仿点翠。仿点翠一般常见有孔雀羽,这样的饰品基本都是戏装,很好分别,羽枝粗软,胎体一般轻薄,整体做工不会很好,一般也不会有很好的保存,孔雀羽的防水性远不如翠羽,遇湿气就会起翘脱落。
另一种是民国时期比较常见的蓝色进口粗纹纸,这种纸比较厚,也有一定的防水性,可作为替代品,因为翠羽难得,而且用纸张粘贴的难度要比粘羽毛简单得多,还有就是蓝色的颜料,这几种在市场上细心一点还能见到。
染色鹅毛仿点翠
现代一般用染色鹅毛代替翠鸟毛进行点翠工艺的仿制。更可用蓝色缎面丝带代替翠羽,经过巧手装饰,与羽毛几可乱真。此种方法,更廉价,更环保。这些仿制品同样能仿制出点翠首饰的色泽与光鲜。
绸布材料仿点翠
点翠工艺也被影视剧尤其是清宫剧广为借鉴,比如《甄嬛传》里华妃娘娘的头饰:
甄嬛没有华妃娘娘这么华贵,戴得较少:
到了清末民初,点翠在民间流行,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外籍商人,对点翠大量收购,目前点翠最大的藏家,都是外国洋人,他们都是1933年前的大量购买收藏。1980年,还有杂志报道香港古玩市场存有翠簪子,经这报道之后,香港最后的一批点翠也烟消云散,不少被藏家一次收购光了,也有不少因为被用作电影道具而购光,留心看香港的七零八零年代清装电影,就可以见到这些点翠遗珍。
虽说因点翠工艺因翠鸟的稀少而绝市,但近些年来真点翠却渐渐的出现在市面上。店家从老艺人手上收上收购下仅存的羽毛,小心翼翼的将工艺复原出,从而做出点翠的饰品。使得点翠的风采再现人前。
点翠翻新珠宝创作
柒柒祝愿所有中华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会埋没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之中,而是闪现出它们特有的,岁月所赋予的独特魅力,以自身的光彩,闪耀于世人的面前。